班固家族成员介绍?
续修成《汉书》 班嗣 班斿之子,学习儒学,崇尚老庄。 平辈 班超 班固之弟,字仲升,官至西域都护、射声校尉,封定远侯。
并称为班氏三杰 班氏三杰指的是东汉时期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和妹妹班昭。在班彪之前,班氏一族已是汉代的名门望族。
班超是东汉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班彪,兄班固、妹班昭,是历史学和文学上名家。班固继父志仿照司马迁《史记》体而作《汉书》。班固死,东汉和帝命班昭辑校并续成该书共一百二十卷。在班氏门中班超独以武功名于后世。他曾经驰骋于西域三十一年,平定西域五十余国。
班彪,生于3年,卒于54年,汉代杰出文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古敏求,与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迁居天水,依附隗嚣。不久,王莽政权被推翻,刘秀在翼州称帝。班彪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以感化之,但未能如愿。
班彪(公元2年—公元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有名的古文经学家、历史学家,史称“通儒上材”。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
司马迁和班固和称班马 班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的《汉书》被誉为“前四史”之一,且是继司马迁的《史记》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班昭是班固的什么人?
班昭是班固的亲哥哥。班昭是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曾随大将军窦宪,北征匈奴。留下了燕石铭以表其功,后因得罪,当时丞相被害。 班昭是班固的亲哥哥。
班彪(3—54),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人。年20余时,西汉更始帝刘玄被杀,长安大乱,彪避乱天水郡(今甘肃通渭西北),归隗嚣,后转为河西大将军窦融从事,劝融归依光武帝刘秀。东汉初,光武闻其才名,遂召见之,举为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复为望都长,卒于任。
班彪只有一个夫人 班彪,《汉书》作者班固的父亲。家世儒学,造诣颇深。幼年从兄班嗣一同游学,结交很广。
《北征赋》创作于公元25年,作者班彪时年二十三岁。班彪为逃避战乱,逃离长安,到达凉州安定郡的高平,期间创作此赋。《北征赋》采用骚体,追溯西汉刘歆《遂初赋》的韵律,不以浪漫的比兴抒情,而是描述从长安至安定的途中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时局的感伤和对动荡社会及人民疾苦的关怀。
班彪,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其生活年代跨越公元3年至54年。字叔皮,出身于儒学世家,诞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是历史上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在西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动荡时期,班彪曾避难于隗嚣在天水的势力,后至河西地区,为大将军窦融出谋划策,致力于支持汉室。
班超和班固,班昭是什么关系啊?是一家人还是?
三人中,班彪与班固、班超是父子关系。班固与班超是兄弟关系。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
作者简介班彪(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
班昭续写《汉书》之后,名扬天下。汉和帝也因此赏识班昭的人品与学识,决定将她留在宫中做教师。班昭无奈,只好先留下来应付这个苦差事。
作者简介(班彪)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后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带 ), 为大将军窦融从事 , 劝窦融支持光武帝。
班彪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班固,一个叫班超,还有一个宝贝女儿班昭,人称曹大家,他们自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打下极好的文学与史学的基础,都有着丰厚的学问。班超,字仲升,孝敬恭谨,生来聪颖又仗义,博学强记,却天生好动尚武,虽然擅长辞令,知识面丰富,却不甘于做一个文人。
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60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彪写赋、论、书、记、奏,也颇有成就,功名传千秋。
班固班超什么关系?
班超是东汉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班彪,兄班固、妹班昭,是历史学和文学上名家.班固继父志仿照司马迁《史记》体而作《汉书》.班固死。
上联典指东汉女史学家班昭续父班彪所著《汉书》之事。下联典指西汉文学家班婕妤,班况之女,班固祖姑。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有《自悼赋》等。 才高续汉书,绝妙两都夸作赋; 丰功标异域,荣膺万里觅封侯。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字孟坚,扶风人。
班固是史学家和文学家,杨雄是哲学家和文学家 扬雄(公元前58-公元18年),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
中文名称: 班昭 又名: 字惠班 班姬 性别: 女 所属年代: 汉代 生卒年: 约49—约120 相关人物: 班固 班彪 班超 生平简介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王充市肆博览》翻译~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
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
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不久)就
广泛地搞通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望采纳
翻译
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板地拘泥于文章的章句。
(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铺,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久了,他就广泛地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后来回到乡里,隐居教学。
原文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扩展资料
文章背景
《王充市肆博览》出自《后汉书》,由范晔等人创作于东汉光武帝时期。《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人物背景
王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
刺史(官职名)董勤征聘他为从事(官职名),改任治中(官职名),自己辞职回家。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汉肃宗(汉章帝)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人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因为得病没有去。
当时年近七十,体力和脑力都衰弱了,于是写作了《养性书》十六篇,倡导节制欲望,守住原神。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
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
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出任冠军长史,迁秘书丞、新蔡太守;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刘义康,贬为宣城太守,开始撰写《后汉书》,迁宁朔将军。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将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随从孔熙先拥戴彭城王刘义康即位,事败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范晔的作品除《后汉书》外,尚有集十五卷,《和香方》一卷,《杂香膏方》一卷 ,《百官阶次》一卷,《齐职仪》五十卷,皆佚。存世仅有《后汉书》、《双鹤诗序》 、《乐游应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