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得到了它(之在这里作代词)是我的幸运,或者说是我有幸的事,失去了它也是我命中注定啊.就是说不要把得失看得那么重要,得到了固然很好。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之泰然,失之坦然。” 意思:追求到了,那是我的荣幸,追求不到,那也是我的命运。出处:近代·徐志摩《致梁启超》原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了是我的幸运,失去了是我的命运。徐志摩说的原句的:“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正本应该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也凑合可以吧。字面意思就是,得到这个,是我的幸运,得不到的话,也是我的命中注定。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意思是:追求到了,那是我的荣幸,追求不到,那也是我的命运。出处近代徐志摩的《致梁启超》原文是: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原话本为“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出自徐志摩:“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就这些。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出处,何意
原话本为“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出自徐志摩:“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果得到了,是我的幸运.如果得不到。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意思是:得到了是幸运,就算得不到也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命中注定的,就是说不要把得失看得那么重要,得到了固然很好,可是失去了也不能强求。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意思:我将会寻找生命中最珍贵的可以用灵魂相知的东西--伴侣,事业,信仰,追求等,追求到了,那是我的荣幸;追求不到,那也是我的命运。失去和得到是成正比的,不用为一时的成功感到骄傲,更不用为一时的失意感到悲伤。“得之我幸”之中的“得之”指的是结果。
不是出自徐志摩的诗。出自——徐志摩写给梁启超的一封信《致梁启超》。原文: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译文:我将要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找到我唯一的另一半,得到了是我的幸运,得不到是我的命运。仅此而已。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意思 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对于人生得失的坦然接受的态度。详细解释如下:1. 基本含义:“得之我幸”指的是当获得某样事物或某种机遇时,这是一种幸运。这里的“得”可以指的是各种层面的获得,如成功、爱情、友情等。
徐志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原文全文 谁知道?如题 谢谢了
徐志摩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全文是:“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出处:出自徐志摩写给梁启超的书信。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白话译文:我甘愿冒着世俗的禁忌偏见,竭我所能全力斗争,并非是想求以此免去身体心灵之痛,恰恰相反我求的是自己的良心的安顿,求的是我的人格的确立,灵魂的救度。
得到了是我的幸运,没有得到的话我认命 , 获得东西要正大光明,不愧对他人,不损人利己,不要为失去东西耿耿于怀。前两句原话本为“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出自徐志摩:“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意思是:得到了它是我的幸运,或者说是我有幸的事,失去了它也是我命中注定啊,就是说不要把得失看得那么重要,得到了固然很好,可是失去了也不能强求。原文出自徐志摩写给梁启超的一封信,内容是“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得到是我的幸运,失去则是命中注定如此.原文出自徐志摩写给梁启超的信中的句子.“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得之坦然:获得东西要正大光明,不愧对他人,不损人利己.失之淡然:物有得必有失,不要为失去东西耿耿于怀.以上两者又可称为“不可患得患失”。
徐志摩简介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对于徐志摩的介绍或看法,题材字数不限。
解析: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四月天》)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在他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启超、同辈的郁达夫、陈西滢、刘海粟等,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沈从文等,没有一个不赞赏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正如沈从文所言:“他那种潇洒与宽容,不拘迂,不俗气,不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方汇百物的热情,人格方面美丽放光处,他既然有许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一定会把那种美丽人格移植到本人行为上来。”足见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作为新月社的灵魂人物,他的诗歌创作的成就当奉为本世纪文学之圭臬(guī niè),但他的散文风格也是独有的。陈西滢、沈从文、梁实秋、周作人都曾一致称赞他的文章华采之美,他的学生们更是推崇备至,赵景深认为像徐志摩那样“文彩华丽,连吐一长串珠玑的散文作者,在现代还找不到第二个。”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散文的独特风格则“是诗的一种形式。”无论如何,徐志摩的散文是有其独特之韵味的。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这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在他的散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以英美的民主度量中国国情时的尴尬与滑稽,而在这之下,同时亦藏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徐志摩不但爱情上是一个“情种”,在政治上亦是个赤子。他的许多散文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时弊,表现了资产阶级文人慷慨激昂的人道主义情感。当然若是论徐志摩的散文深义,它恐怕既无鲁迅之深刻尖锐及宏阔感,郁达夫之练达及沧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则是任何一位现代散文家不可比拟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饱满的 *** ,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痛快淋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
徐志摩心中似乎还有一种“恋月”情绪。月亮作为一种爱情的象征物,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一种美好的凝结。这在他的散文《鬼话》中有所阐释。颂月、恋月、赏月在徐志摩的散文中也屡见不鲜,正好与其爱情的赞美诗句形成珠联壁合的内在勾连,构成了徐志摩诗的灵魂。在徐志摩的爱情书简中,那一时被人传扬的《爱眉小札》里炽热的爱情火焰曾燃烧了无数青年的热血。在这些篇什中,真正体现了这位爱情大师对爱情执著追求时的那种天真与浪漫。
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他就像追求美丽的女子那样,首先看中的是华美的外表,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散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 *** 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或许正是因为他太注重外表之美,形式之美,而忽视了人生内涵的锻造,使他的诗文有时进入虚幻与颓废境界。当然,即便是表现这样的内涵,同样也横溢着他那华丽外表之美。这印证在他的爱情生活中亦是如此,他与陆小曼的后期爱情出现的危机,同样也是他一开始只注重外在美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