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纪录片(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了什么)

落晚棠 古文典籍 7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 篇1 初见电影标题《掬手月在手》的时候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一种非常的富有一种富有诗意且有古典文采的标题。电影的海报就是与于良史的《春山夜月》中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相互照应,纪录片的海报上不就上艳红的花争相开放着的吗?

这句诗的意思是掬起一捧水,月亮就好象在你的手里了;在花丛里玩得久了,连衣服都沾满了芳香。 出处:这是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春山夜月》。

前两句是《春山夜月》中的诗句,写的是夜的静,月的美,春山中的悠然诗意。 后一句出自一宋朝高僧之口,是一种淡泊高远的人生境界。

掬水月意思是捧起山泉,月影闪烁。 出自唐代诗人于良史《春山夜月》,全诗为: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里,叶嘉莹先生从始至终优雅从容,时而吟唱诗词,时而谈笑风生,即便是回忆早年失母、和中年丧女,以及自己临产时差点一尸两命这些人生中的苦难遭遇,她都尽量去淡而化之,唯一在说到上面这段话时,叶先生声音微颤,眼角湿润,镜头随即转了过去……这应该是她此生最后的心愿吧。

周末我向太太和女儿提议一起观看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但响应聊聊。她们不喜欢纪录片,更不喜欢诗人和老人的纪录片。但见我热情很高,还是同意了。很快我们都被吸引了,接着就是两个多小时的美好时光,既是和影片相关的审美和震撼,也是和家人共度的亲情时刻。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了什么

《掬水月在手》是由广州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方所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由陈传兴执导的文学纪录片。该片于2020年10月16日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

掬读音:jū 有关词语: 笑容可掬 [ xiào róng kě jū ]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 可掬 [ kě jū ]可以用手捧住。形容情状明显。 挹掬 [ yì jū ]捧取。

    所以,中国电影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老师惊奇的感叹:“这是一部寻找'知音'的电影,而不是一部大众化的电影。”并认为在当今中国人文纪录片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中,《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高水准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6分9.【戴安娜的真实人生】8.5分10.【为奴十二年】8.2分11.【我的吊带裙】7.8分12.【千年包公】7.1分13.【一轮明月】8.1分14.【寻找小糖人】9.4分15.【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8.16.【杨绛:坐在人生的边上】9.17.【先生南怀瑾】9.1分18.【揭秘莎士比亚】9.1分19.【掬水月在手。

这两句诗出自【唐】于良史的 【原文】《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掬水月在手》:民国最后一位诗词大家的“弱德之美”,读过吗?

2019年上映了一部时长120分钟的电影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电影讲述了叶嘉莹先生为了中国古典诗词默默付出的一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于良史《春山夜月》,全诗为: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真实而有力量地展现了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动荡不凡的一生。叶嘉莹被称为最后一位女先生、穿裙子的士,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不断超越自我边界,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小家走向大家,不负才华,从写诗,到教学,再到传承。

《掬水月在手》。剧情介绍:“1989年,科学家发现一头鲸,并把它命名为Alice,1992年开始,科学家追踪它独特的声音,这头鲸发出的声音频率有52赫兹(正常鲸的频率是15~25赫兹)。

捧起一捧水,你可以看到月亮映在手里的水面上;把玩鲜花,连衣服上都充满花香。

诗意盎然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这是一部寻找“知音”的电影

    ——我看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洒一路书香。听唐宋遗韵,叹世事苍凉。

    “掬水”,是掬中国古典文学之水;而“捧月”,是捧中国精神灵魂之月。

    这不是《满江红》,不是《浪淘沙》,不是《永遇乐》,不是《相见欢》,而是《如梦令》,是《蝶恋花》,是《长相思》,是《声声慢》。

    片中没有金戈铁马气象,也无雕梁画栋堂皇,有的只是古典文化底蕴的厚重和精神家园的深夜回廊。

    所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老师惊奇的感叹:“这是一部寻找'知音'的电影,而不是一部大众化的电影。”并认为在当今中国人文纪录片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中,《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高水准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当影片开头以杜甫的《秋兴八首》谱曲的音乐一起,我的眼泪就下来了。那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是如此苍茫、苍桑、苍凉,是如此空灵、空濛、空幻。

    所以,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老师也感叹:纪录片竟然可以如此诗化的进行艺术表达,可以进行这样的电影语言编码!影片所呈现出的完整的东方电影美学体系,具有强烈的诗的风格!

    叶嘉莹教授是诗词的女儿,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本身就是一首诗。

    这部历时两年、辗转十余城市拍摄的纪录片,是一次电影学的光、影、诗、史、情的整体性刻画,是纪录片在人物介绍当中独一无二的创造。

    导演陈传兴试图寻找一种语言,一种句式的、视听组合的电影化的结构形态来进行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表达。

  《掬水月在手》以主人公的老家——北京四合院的结构模式,以华丽的辞藻,通过自述、他述(如白先勇、席慕容等文化名家访谈)、史料、影像、吟唱等“多声部”的对话,将叶嘉莹先生的个体人生与国家命运相连,让观众强烈感受到了诗词之美、影像之美、人格之美相融而成的电影形式之美,音画相映,久久回荡。

    影片选取的大量诗化的空镜头,形成了该片独特的电影语言,创生出了全新的纪录片范式即“新感受电影”,让观众深深的沉浸其中。

    我们真该静下心来,好好体味叶先生所散发的“弱德”之美,领略那一份从历史的烽烟和主人公心灵深处传递出的震撼人心的“沧海遗音”。

    叶嘉莹先生是诗词的女儿,是杰出的女性,因此这又是一部风格独特的“女性电影”。

    叶先生自我定位、奋斗一生的“传承”目标不会成为泡影,所以她一片赤诚的期待:

    中华诗教播瀛寰,

    李杜高峰许再攀。

    喜见旧邦新气象,

    要将彩笔写江山!(作者王广宜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湖北省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宜昌市影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标签: 掬水月 纪录片 春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