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书论(东汉蔡邕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落月西山隐 诗词大全 12

东汉蔡邕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琴学家等,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王羲之《书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他创立的“飞白书”,具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姿态,深受后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除此之外,蔡邕还著有书法理论书籍,被后人称为书论,共有《篆势》、《隶势》、《笔论》、《九势》四篇文章,分别讲述了书法写作的技巧和特点。

将秘奥之不传?聊俯仰而详观,举大较而论旃。笔 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

蔡邕论作品原文

蔡邕曾直言遭阉待所中,囚徙朔方,身着赭衣,流离失所,实属艰难。在被赦免后,蔡邕害怕祸患,逃亡吴会,历经十二年,无意于功名,只以弹琴著书终老于家中。若蔡邕如梅福般长流江湖,岂非更高贵?董卓掌握权力后,辟署祭酒,补御史,迁尚书,仅三日便历三职。为何?

创造了千古称绝的“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蔡邕还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世作品有《嘉平石经》,相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

蔡邕《笔论》原文: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

古文翻译:汉蔡邕《书论》节选 所谓书法,是性情的发散和表达。要进行书法创作,先抒发感情抱负,放任性情,然后再创作;如果因为某事而不得不书写,就算是有名的中山兔毫笔也写不出好作品来。

书法中的“势”,严格来说不是营造出来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蔡邕的《九势》当然是说的隶书,而且,当时的流行趋势也是隶书正当空,况且他自己的隶书造诣尤高。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及《笔论》

《笔论》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起初,蔡邕正直,敢于直言,被太监中常侍中伤,作为囚犯流放到北方,身穿红色囚服,双用同械,一家人流离失所,可以说是够危难的了。待到赦免后返回,害怕受祸,逃亡在吴郡、会稽一带达十二年之久,再没有心思去争取功名,凭借弹琴著书打发日子。假如蔡邕像梅福一样,长期流亡在江湖,岂不是很高尚吗?

张芝被誉为“草圣”,蔡邕首创“飞白书”,他关于书法的著述很多,可以说是史上第一位书法理论家。他的书论代表作有《笔赋》 《笔论》《篆势》《九势》。

继此之后又出现了几篇重要的书论著作,如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大书家蔡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非常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名家。

书写时的精神状态,对书法作品的效果,至关重要。俗务缠身,心烦意乱,此时书写,就是用最好的纸墨笔砚,也不能够写好。 蔡邕书论说:书者,散也。

钢笔字算书法吗?

钢笔字不是算不算书法的问题,优秀的钢笔书法家的钢笔书法作品就是书法,是钢笔书法,但一般日常书写的或者没有经过专门书法训练的钢笔字。

学习书法做到了静、兴、恒三字会让你终生受益。 第一,学书法什么是静? 指学习书法时外在的有一个安静环境,内在的心不浮躁,平心静气。

蔡邕(133—192)河南开封,东汉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是一位博学多能的才子,他不仅善书法,还精通天文、文学和音乐,他的女儿蔡文姬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才女。

205个字。根据查询《九势》原文,共205个字。蔡邕的《九势》是古代书论中最早对书法形势美进行研究的著作,它启发我们:书法形式美。《九势》又作《九势八字诀》,东汉蔡邕著。论述运笔规则,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意思就是指所谓书法,是性情的发散和表达。要进行书法创作,先抒发感情抱负。 这句话出自于汉蔡邕《书论》。 原文 书者,散也。

蔡邕在书法上做了哪些贡献

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邑

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蔡邕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芽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诏允后,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据说石经立后,每天观看及摹写人坐的车,有100O多辆。

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少。据说其真迹在唐时已经罕见。

蔡邕在书法上做的贡献:

1、独创“飞白书”。因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故称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的模样,别有一番风韵。

2、主持书写《熹平石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石经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

标签: 九势 笔论 蔡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