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的诗词?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出自清·黄宗羲《山居杂咏》 锋芒未露已惊世,养晦京华几度秋。
—— 杜荀鹤 《山中寡妇》6.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简介 陈与义是宋代诗人,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伤春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伤春》原文: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译文: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
第二年又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陈与义当时正流落到湖南境内邵阳,居 *** 山,对着明媚春光,深感国势危急,伤时感事。杜甫曾有《伤春五首》,对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走深表忧愤。
有关“长沙”的诗句有哪些?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2.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于多忧伤,故“霜发”早生,而且已有“三千丈”,极言衰老之早、之快,益见忧伤之多。在此暗点诗题“伤春”。末二句则说:唯一可以引为喜慰的是宋军中还有像向子諲这样的将军敢于抵抗强敌(也许作诗时长沙还没有沦陷,或已沦陷而陈与义没有得到消息)。
如同杜甫经过安史之乱,他,陈与义也是吃尽苦头,尝遍困顿,从陈留逃难至湖湘,颠沛流离长达三年之久。
陈与义《伤春·庙堂无计可》 1翁妪齐眉妇亦贤。小姑颜貌正笄年。头发乱,髻鬟偏。爱把花枝立舵前。
《伤春》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2.《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年代: 元 作者: 元无名氏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陈与义的伤春中每岁烟花一万重是春景每年都不同还是每年都相同?
我觉得这句诗的重点不是“每岁烟花”是否相同,而应该是“一万重”,也就是相隔遥远,难以见到。这句诗的写作背景是金兵南侵,陈与义故乡在洛阳,作此诗时正因战乱而流落湖南,由现实引发了深沉的忧国之情。一般认为是化用杜甫的“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向子諲 《鹧鸪天》 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李商隐 《宋玉》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诗人却在情感上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首联叹惜朝廷无平戎之策,致使金兵不断南侵。国势日衰。颔联举汴京沦陷、飞龙入海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投降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既痛心疾首,也隐含讽刺。
伤春原文: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伤春翻译及注释 翻译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伤春》南宋陈与义
南宋诗人陈与义的《伤春》诗,借鉴了杜甫相同题材的诗题,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并明确传达了反对逃跑主义、坚持抗战的政治立场。文章的考点涉及历史地理,其中长安指的是唐高宗的行宫,上都则指代临安,即当时的行都。穷海指的是温州地区。
陈与义《咏牡丹》 牡丹澹兮白如雪,打毬妙兮多指诀。赵光义《缘识春色春兮景媚妍》 洛阳儿女惜花残,认得愁痕入黛峦。夜雨正惊春冉冉,晴风欲堕玉珊珊。
原文:我不爱你了 古风文: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原文:我们结婚吧 古风文: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杨万里的伤春的名家赏析
伤 春 宋 杨万里
准拟今年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诗词注释】
【注释】:
又作: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
[注释](1)准拟:预料。(2)枉却:辜负。东风:春风。
[译文]春天来到之时,预料今年春天赏春的乐事肯定会很多,没想到今年又和往年一样,辜负了今年春天的美景。看到我是年年都不曾有眼去观赏那似锦的繁花。我不是在病中就是在愁中,那有心情去观花呢!
杨万里(1127-1206)(注:按《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录杨万里之子杨长孺所撰《杨公墓志》云:"先君于建炎元年丁未岁九月二十二日子时生......开禧二年丙寅五月八日无疾薨,享年八十。"其言甚明,与杨氏本人在《浩斋记》、《秋衣》等诗文中所自纪之年岁,亦均吻合无间。据此,则杨氏当生于建炎元年(1127)。旧说多从《宋史·杨万里传》"卒年八十三"的记载,因推定杨氏生于宣和六年(1124),实误。),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漳州、常州诸地方官,入为东宫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他曾屡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权相韩托胄,因此罢官家居十五年,忧愤而死。
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袤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当时杨、陆的声名尤着。尤袤流传下的作品很少,成就也不高;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都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思想、艺术各有特色,不愧为南宋杰出的诗人。
杨万里和江西诗派的主要不同是直接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而不是从书本文字上翻新出奇,所以他说"不听陈言只听天"。他对于自然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自然界的一切,大而高山流水,小而游蜂戏蝶,无不收拾入诗。他认为"山中物物是诗题","无山安得诗"为并且说:"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而对于自然,他又观察得细致,领会得深刻,描写得生动逼真,以至姜夔有"处处山川怕见君"的戏言。因此在题材上,他的诗以描写自然景物的为最多,也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杨万里无论在继承和创作上,都是个善于变化的诗人。他早年从江西派入手,中年以后,转而批判江西派的弊病,尽焚少作"江西体"千余首,而自出机杼。他在《荆溪集自序》里曾说到这种转变过程:"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于是他便走上了师法自然的创作道路,认为"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和李天麟》);他不再模拟古人,而是要超出古人:"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就是严羽《沧浪诗话》所称的"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这主要是继承了陶潜的《责子》、杜甫的《漫兴》,苏轼、黄庭坚的诙谐打诨的作风,而加以发展。只如《嘲蜂》、《嘲蜻蜓》、《嘲稚子》、《戏嘲星月》这类诗题,在一般诗集里便绝少见。但他往往也寓感愤和讽刺于诙谐嘲笑之中,如《嘲淮风》:"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又如《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第二,是丰富新颖的想象。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态,并用拟人的手法加以突出,使之生动而饶有风趣。比如他用"一峰忽被云偷去"来写流云,用"拜杀芦花未肯休"来写狂风,用"两堤杨柳当防夫"来联想边疆的将士。第三,是自然活泼的语言。他继承了古代和当代的民歌,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传统,语言力求平易浅近,并大量汲取俚语谣谚入诗。诸如"拖泥带水"、"手忙脚乱",甚至"连吃数刀"之类也在所不避。这比起江西派的搜僻典、用生词、押险韵、造拗句,可以说是一个解放。这三个特点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且看以下诸诗: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戏笔》
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 --《下横山滩望金华山》
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沂流更着打头风,如撑铁船上牛头。"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 --《檄风伯》
第一首写眼前景物,第二首写日常生活,都不无寓意,却没有穷酸气、迂腐气。第三首更集中地表现了"诚斋体"的独特风格。他自言"老子平生不解愁",又说"自古诗人磨不倒",我们正应从这种诗风中领会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杨万里还是一个比较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正是他的自道。因此他也有一些直接抒写爱国感情的作品,如《初入淮河四绝句》: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这两首诗是淳熙元年(1190)杨万里奉命迎接金使时所作。作者看到了本是祖国心腹之地的淮河,而今却成为金宋双方的疆界,两岸的人民也失去了来往的自由,形成敌国,所以心情异常沉痛。由于结合眼前景物,故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也说明他在绝句方面的造诣。此外,如《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边"等句,也都流露了他的爱国心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插秧歌》、《竹枝词》等,对农民的痛苦也深表同情:"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但这类作品在他现存的四千多首诗中是太少了,而且缺乏陆游那样激昂慷慨的热情,揭露也不及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这可能和他的艺术观点有关,他尝说:"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诚斋诗话》)
总的来说,杨万里不失为南宋一位自具面目的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是在艺术风格方面。他吸收民歌的白描手法,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和江西诗派差不多,尽管他也推崇杜甫,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并未能着重继承。他心爱的乃是陶、谢、王、孟、韦、柳一路的山水田园诗,尤其是王维的《辋川集》,并片面地认为"只是征行自有诗"。因此,他的诗大都是"斧藻江山,追琢风月",很少反映社会现实,和他所处的万方多难的时代显得很不相称。而这也就使他不可能从思想内容、创作方向上对江西诗派作彻底的变革。由于题材的细碎,他的风趣也往往流于庸俗无聊,而那种一味师法自然和滥用口语的"信手""走笔"的创作态度,也使他写了不少粗率的作品。象"一杯至三杯,一二三四五"这类诗句,却实在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