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玄奘译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现今还保存着这些著作吗)

越山河见你 古文典籍 8

瑜伽师地论译本

关于瑜伽师地论的译本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玄奘法师之前。北凉时期,昙无谶法师翻译了《菩萨地持经》和《菩萨戒本》,分别相当于奘译本的部分内容。南朝宋时期,求那跋陀罗法师译有《菩萨善戒经》和《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与奘译的《本地分·菩萨地》有相似之处,但后者另有《序品》。

瑜伽师地论的核心内容主要探讨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性质,以及它们所依赖的客观对象——阿赖耶识如何显现为现象。它深入剖析了禅观修行的逐步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包括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等十七个层次,直至达到菩萨地和无余依地的最高果位。

谢邀。用真深信愿心,学什么都不难。谢谢! 谢邀。用真深信愿心,学什么都不难。谢谢!

咒语和观想来调整身心,以契合真如。然而,若对观想理解错误,可能会陷入心外求法的误区,例如过于用力地将莲花形象具象化,甚至用心灵描绘,这不仅耗费精力,还可能导致身体不适,甚至产生抗拒修法的情绪。真正的观想应避免过度执着于外在形象,否则就跟打妄想无异,只会带来疲惫和无果的修行体验。

瑜伽师地论内容概要,主要分为五部分:本地分(1-50卷)和摄抉择分(51-80卷),以及摄释分(81-84卷)、摄事分(85-100卷)和摄异门分(83-84卷)。

在中国,对《瑜伽师地论》的注疏也相当丰富。唐代的窥基撰写了《瑜伽师地论略纂》16卷,涵盖了第1至66卷的注释,以及《瑜伽论劫章颂》1卷,为七言颂的形式。遁论集撰写了《瑜伽论记》48卷,而清素的《瑜伽师地论义演》则有40卷。

瑜伽师地论讲的什么

《瑜伽师地论》是一部详尽的修行指南,它系统地阐述了修行人从理论到实践的十七个层次,虽然包含小乘的修法,但其目标是导向大乘的修行理念。

奘译本的瑜伽师地论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本地分 (1-50卷):阐述了十七种瑜伽禅观境界,其内容可归纳为境、行、果三方面的内容。这部分是整个理论的核心,详尽解释了这些禅观的境界及其修行过程和最终的成果。 摄抉择分 (51-80卷):对本地分的十七地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揭示其深层含义。

"瑜伽师地"一词,指的是瑜伽师们修行和实践的境界。关于此论的起源,有传说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无著菩萨在夜间的升天之旅中,造访了弥勒菩萨所在的兜率天内院,聆听佛法。返回人间后,他将所学传授给大众,并将其记录下来,形成了这部经典的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主要讲述了瑜伽的实践方法和修行层次。瑜伽师地论是一部重要的瑜伽经典,对瑜伽的修行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入的探讨。瑜伽师地论概述 瑜伽师地论是瑜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阐述了瑜伽修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最终,究竟位,即妙觉佛的境地,佛果的至极清净,是解脱与智慧的圆满合一,是瑜伽修行的顶峰。在瑜伽师地论中,境行果是修行的三部曲,观察、行为和结果紧密相连,各宗派对此各有独特的诠释,如《成唯识论》等经典中深入剖析。

玄奘译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现今还保存着这些著作吗?在哪儿

玄奘大师翻译了很多经典,其中最主要是《瑜伽师地论》,共100卷,原文是弥勒菩萨口述,无著大师记录,代代相传传到玄奘手里,玄奘大师以此为根开创了中国佛教著名的法相宗。《瑜伽师地论》非常难懂,加之众生福薄,所以大师的法相宗传了三代就不幸失传了,但是经文本身倒是传了下来。

佛经中应该有提过,但由于读经读得少,还没看到相关内容。类似灵魂出窍,其实有可能是禅定的状态,因为在禅定中就可以发动一些神通,如天眼通,天耳通等。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瑜伽师地论》,传说无著菩萨经由禅定上升到兜率内院,求学于弥勒菩萨,得到《瑜伽师地论》后传于后世。

历史上玄奘大师取回的真经是《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中的修行旅程犹如一座五层塔,每个阶段都揭示着深度的洞察和净化。首先,资粮位,犹如积累种子,包括十住、十行和十回向,涵盖了对有漏善的摄取,旨在培养对大乘顺解脱分的深厚基础。接着,加行位,四加行如桥梁,引导修行者逐步迈向见道,通过修行大乘顺抉择分,消解妄念,渐入真理的门槛。

《瑜伽师地论》是唯识非常深的一本论典,如果没有唯识的基础,纵然看了注解恐怕也很难懂 而且,一般很少有注解的书籍,但是慧律大法师有讲解过唯识的讲座 你应该先看《唯识简介》然后再看《大乘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就是浓缩版的《瑜伽师地论》。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观想"是个关键挑战。若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修行就难以深入。观想在密宗中扮演重要角色,如通过手印、咒语和观想来调整身心,以契合真如。

南传佛教如何看待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在佛教中的地位极为崇高.是法相唯识宗的主要论典.此论虽然不是佛亲自宣说.但符合佛经的理论.而且是未来佛”弥勒菩萨”所宣说.佛教徒没有敢于反对的.因为此论.涉及到”弥勒菩萨”.无论南传佛教还是北传佛教.都承认”弥勒菩萨”.这里学习法相唯识宗的佛弟子.除了在下以外.。

以下给您节选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李良松(同时他又是中华佛医高级研修班领修导师)教授所写的一本《中华佛医文化丛书》书内,有解释佛教“瑜伽”:瑜伽,语见《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意译作“相应”。

弥勒,他现在还是菩萨,还未成佛。等到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灭后,弥勒才成佛。而佛经全都是佛陀讲的,佛陀一边讲,阿难一边记过后写成一本书,过后就叫经书。而初学入门念什么都可以。又或者你从小得到大的。大的我懂,例如放下执着,六根清静,心不执着,离欲,无所求等等的善法。

《瑜伽师地论》和印度瑜伽没有什么关系 【瑜伽师地论】梵名Yogaca^rabhu^mi 。弥勒讲述,无著记。略称瑜伽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系瑜伽行学派之基本论书,亦为法相宗最重要之典籍,更为我国佛教史上之重要论书。

谁能介绍以本瑜伽师地论的讲解?通俗点的

《瑜伽师地论》是唯识非常深的一本论典,如果没有唯识的基础,纵然看了注解恐怕也很难懂

而且,一般很少有注解的书籍,但是慧律大法师有讲解过唯识的讲座

你应该先看《唯识简介》然后再看《大乘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就是浓缩版的《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讲了600多个法,非常深,所以印度世亲菩萨将其中的内容精华取出编辑成《大乘百法明门论》

所以,你如果想学习《瑜伽师地论》,就要先看《唯识简介》然后再看《百法明门论》就可以了。

这几部讲座是佛教界高僧,中生代佛教界领袖慧律大师在早年时讲的,讲的非常好,若有心者,盼望珍惜善学。

再者,唯识是一门很深的课程,如果没有一定的佛学基础,听起来说实话一定很费劲,所以,如果你是因为突然看到《瑜伽师地论》而有兴趣想来研究研究,但是之前没有佛学基础,那很难,法师纵然讲的再简单如果一点佛学基础都没有非常难,当然你有心,是很好的,这点我是很赞叹的,但我们实话实说,如果你只是一时的兴趣爱好想来研究看看其实无妨,但是能听懂多少就看你自己的了。如果你已经学佛很久,有佛学基础,那OK。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唯识简介

(讲座)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719164/

(课本)http://www.wenshu.org.tw/upload/t20070615164250.rar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百法明门论表解

(讲座)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5045737/

(课本)http://www.wenshu.org.tw/upload/t20070616130629.rar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唯识二十颂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723752/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八识规矩颂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723745/

PS:课本是PDF格式,请使用Adobe Reader8或其他PDF阅读器打开。

标签: 瑜伽师 唯识 修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