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寡妇杜荀鹤(描写山田林园的诗句?)

人海听雨 古文典籍 11

简析杜荀鹤《山中寡妇》一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简析杜荀鹤《山中寡妇》一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把强烈的爱憎感情融入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之中,是本诗的主要艺术特色。首联写女主人公因战乱而丧夫,衣衫褴褛,容颜憔悴,给人以深刻印象。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杜荀鹤:是大诗人也是马屁精 杜荀鹤,晚唐诗人。《唐才子传》说他:“字彦之,杜牧之微子也。”微子就是隐秘的儿子,有人说是私生子。

这些没法一一列举其原诗了,想要了解更多,建议读读《诗经》。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出自于哪?谁写的?什么意思?

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 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诗句意思: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税和徭役。

山中寡妇 / 时世行 [唐代]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忧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九曲棹歌》朱熹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张演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两个表频率的虚词,强化了寡妇贫困艰难度日的情景。小题2:田园里一片荒芜,桑林伐尽了,野菜也被挖完了,一派萧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无限同情百姓的情感和对统治者的深刻批判。

布谷飞飞劝早耕》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李白《树中草》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

描写山田林园的诗句?

陶渊明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山中寡妇(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 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 田园荒后尚徵苗。时挑野菜和根煮, 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注释】蓬茅:用茅草做成的屋。 麻苎:即苎麻,可以制布的一种植物。 柘:指柘树叶,可养蚕。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唐代〕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译文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尾联写由于官府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所以山中寡妇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她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逃避不了官府的赋税与徭役。这就将对山中寡妇的同情升华到对唐末黑暗社会的控诉。将普通老百姓逼得无法生存,则这样的黑暗社会也就该结束了。

穿的是粗糙的麻布丧衣,而在苦难的煎熬中,头上的鬓发也已是焦黄枯槁。这一联用非常简练平直的笔法交代了山中寡妇的衣着、容貌、居住和守寡原因,勾勒出了其孤独而困苦的形象,外表的憔悴不堪正衬托出其心灵的饱经创痛。

试分析《山中寡妇》这篇诗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此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显然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何以为生呢?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 *** 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标签: 山中寡妇 征苗 深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