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井冈山背景(歌曲西江月井冈山原唱?)

没有你的夜 诗词大全 10

歌曲西江月井冈山原唱?

1964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段《西江月·井冈山》 词: 曲:劫夫、晨耕演唱:寇家伦。

黄洋界,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的茨坪约25华里,是宁冈、永新、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五大哨口,分别控制了井冈山的五条道路,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作法】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全词主要特点是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来写,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西江月是词牌名,井冈山为题目。 西江月是词牌名,井冈山为题目。

写作背景 该词是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时间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原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西江月井冈山的主要意义?

《西江月·井冈山》的意思: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总之,《西江月·井冈山》以井冈山为背景,通过对井冈山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艰苦斗争中的英勇顽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信仰。这首诗歌不仅是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红军战士们英勇斗争精神的赞美。

1928年秋写下《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作品名称:西江月·井冈山 创作年代:近代 文学体裁:词 作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的意思

井冈山的重要性:“西江月井冈山”中,“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摇篮。在这里,中国领导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具有深远的意义。2. 诗词内容与意境:该诗词通过对井冈山的描绘,展现了革命时期的斗争场景和英雄人物的形象。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

西江月井冈山反映了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

西江月·井冈山,这是一首描绘井冈山壮丽景色和革命斗争历程的诗歌。诗人以西江月为题,寓意着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如同明月照耀大地,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前进道路。这首诗歌通过对井冈山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信仰。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 井冈山的写作背景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 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

这首诗诗人通过对1928年8月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武装割据的伟大斗争,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 全诗以写意手法,再现了战争场面,没有正面的详细的激战描写,但在整个大意境中让人感到从容无敌的风度。

茨坪和五大哨口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现在这里建有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塔等。黄洋界是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游的景点,它海拔1343米,居高临下,形势险要。现在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由朱德同志题写碑文,同志的《西江月井冈山》也镌刻在碑上。

众志成城。《西江月井冈山》中军战胜敌人的原因是:“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红军已预料到了敌人会乘虚前来围攻,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筑好了防御工事,戒备森严,军民团结一致,众心成城,英勇抗敌的情景,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

歌曲西江月井冈山旋律具有感情基调浓韵、节奏感强的特点。西江月井冈山是一首红色歌曲,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所以歌曲西江月井冈山旋律具有感情基调浓韵、节奏感强的特点。歌曲西江月井冈山由黑鸭子演唱,收录于《诗词》专辑中。

西江月井冈山背景故事是什么?

《西江月·井冈山》该词是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时间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汇报后,主席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原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西江月·井冈山》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

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

黄洋界,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的茨坪约25华里,是宁冈、永新、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五大哨口,分别控制了井冈山的五条道路,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来看,时间大约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扩展资料:

《西江月·井冈山》

现代 毛泽东

原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标签: 井冈山 黄洋界 敌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