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西窗"的诗词有哪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翦烛西窗夜未阑 [宋] 辛弃疾 《鹧鸪天·翦烛西窗夜未阑》 犹挂西窗望月痕 [宋] 无名氏 《鹧鸪天·九陌游人起。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原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赏析:“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罗隐《黄河》 当年重意气,先占斗鸡场------张仲素《春游曲三首》 开花占得春光早。
点绛唇·雪径深深 宋代:王十朋 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凭阑咏。月明溪静。忆昔林和靖。
“芳草”在古代诗歌中表达什么情感?
草虽凡物细物,却有许多令人敬仰之处。 严冬方尽,余寒犹厉,一抹青青之痕曾是大地唯一的装饰。
萋萋:草盛貌。译文:金谷园中年年岁岁姹紫嫣红,春色满园,这乱哄哄的春色究竟是谁安排的。园外花落之处,遍地烟光雨露草色萋萋。远处又传来送别的曲声,一曲歌声回荡在春色笼罩下的长亭前。傍晚游人渐渐消逝于远方,只有遍地无穷无尽的春草,长满条条大路的两边。
小草本来是草本植物中小弱者的统称,也可以作为茶叶和中药远志苗的别称。另外草稿或者草书中字形小巧者也可以称之为“小草”。
《点绛唇·金谷年年》年代: 宋 作者: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林逋原文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译文: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点绛唇·金谷年年 林逋〔宋代〕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点绛唇林逋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点绛唇林逋林逋山僧两相知,道者邀他在一枝。问之不肯出山去,只在高峰学箇仙。双鬓已成丝,五更犹自坐禅时。皓齿向人时笑出,转蓬莱。翻译:《点绛唇·林逋》我与山中的僧人相识,有人邀请他到外界去。他不愿意离开山去,只在高峰修炼成仙。
点绛唇·金谷年年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林逋diǎn jiàng chún jīn gǔ nián nián点绛唇·金谷年年jīn gǔ nián nián,luàn shēng chūn sè shuí wéi zhǔ?yú huā luò chù,mǎn dì hé yān yǔ。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浅说词牌(四)——点绛唇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点绛唇·辛弃疾 身后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
因此,“暗香疏影”可以说把寒梅的特殊香气和优雅的姿态写尽了,无以复加。林逋以后写梅作者多用此语,但没有人超过这个艺术境界。
园既无主,草便与花争春。一场雨过后,残花禁受不住摧残纷纷凋零,花朵坠落,而无情的草却长的更加繁盛,诗人虽然惆怅,却又无可奈何,在上阕中,“草”的形象是无情的,冷漠的,颇有杜牧《金谷园》中“流水无情草自春”的意味。林逋 《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明月是无私的,不论柳树是枝繁叶茂还是稀稀疏疏,都会把光芒映照,就像自己一样,柳树再憔悴我也喜欢,心上人再远我也思念。
带有草色诗句的古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一一黃庭坚巜寄黄几复》 2,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一一唐温如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点绛唇·咏梅月原文: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调还依旧。点绛唇·咏梅月注释 1「水边」句: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2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点绛唇·金谷年年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是什么意思?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的意思是:每年春风吹到金谷,漫山遍野就布满着碧绿的小草;残花落尽的时候,春草与细雨轻烟融成一片,长得更加茂盛了。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点绛唇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红杏飘香
苏轼〔宋代〕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译文
盛开的杏花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伊人就住在水边的房屋里,她卷起帘子,目之所及只有一片黄昏雨。
晚风吹来,烛光摇动。心中苦闷,愁卧在床。想回去却又回不去。不知她现住在何处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烟翠:青蒙蒙的云雾。缕:线。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
朱户:红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摇晃的样子。
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
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
芳草:散发出香气的草。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鉴赏
这首词的主旨是伤春念远。上片忆往。红杏翠柳是眼前容色,雨中小楼为当日情事。“朱户”暗示伊人身份,亦显温馨。下片思人。卧对残烛,伤春伤别。明知“归不去”,仍然“迷归路”,到底不能忘情。
东坡才大如海,其词堂庑亦大。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固然极富创新之局面,而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深具传统之神理。此首《点绛唇》亦然。此词所写,乃是词人对于所爱女子无法如愿以偿之一片深情怀想。
上片悬想伊人之情境。“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起笔点染春色如画。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杏花之香,别具一种清芬,写出飘香,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此写翠柳,状之以含烟,又状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亦足见词人感受之美好。这番美好的春色,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之造化,词人则以之赋予对伊人之钟情。这是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
下边二句,遂由境及人。“水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朱户、临水,皆暗示伊人之美、之秀气。笔意与起二句同一旨趣。“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已轻轻宕开。伊人卷帘,其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句首之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此情融于一片黄昏雨景,隐秀之至。
下片写自己相思情境。“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风,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帘。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愁绪满怀,相思成疾矣。此句又正与尽卷黄昏雨相映照。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挽合之精妙,有如两镜交辉,启示着双方心灵相向、灵犀相通但是无法如愿以偿之人生命运。“归不去”,遂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之恨事。
“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凤楼朱户归不去。唯有长存于词人心灵中之瞩望而已。“何处”二字,问得凄然,其情毕见。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亘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词人以芳草萋萋之归路象喻之。此路虽是归路,直指凤楼朱户,但实在无法越过。句中“迷”之一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意余言外。
此词结构、意境,皆深得唐五代宋初令词传统之神理。若论其造语,则和婉莹秀,如“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置于晏欧集中,真可乱其楮叶。东坡才大,其词作之佳胜,不止横放杰出之一途而已。
此词意蕴之本体,实为词人之深情。若无有一份真情实感,恐难有如此艺术造诣。东坡一生,如天马行空,似无所挂碍。然而,东坡亦是性情中人,此词有以见之。
创作背景
此词亦作贺铸、李清照词,曾慥《东坡词拾遗》及南宋人编《外集》卷八十五已收录,应为东坡词。《东坡词拾遗》中提及了此词背景,约作于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三月。是时,东坡正自京口还钱塘,在京口得乡书,即赋此词以抒怀。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