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白居易古诗讲解?
这首小诗,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
《中秋月》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祝中秋诗句古诗如下:李朴《中秋》;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白居易《中秋月》。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赏析:《中秋》是宋代诗人李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中秋月》的体裁是七言律诗 《中秋月》 唐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白居易写中秋的诗有哪些
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月》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译文:看到万里明亮的月光,不要见月便心猿意马、展开想象的翅膀。
中秋月 白居易 〔唐代〕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 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赏析如下 这首题为“中秋月”的七律,从团圆节想到许多不能团圆的人,同情他们的不幸,分担他们的悲伤,表现了诗人“兼济天下”的宏大愿望。
中秋月唐白居易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诗,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明月团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
白居易的《中秋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佳节之作。诗中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亮,明亮而圆满,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虽然身居要职,但政绩平平的背景。《中秋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中秋月》的写作背景就是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所作,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
中秋月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月圆人团圆,寄情千里思绵绵。(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句诗表达了中秋之夜月亮圆满时,人们团聚的欢乐心情。诗人用月圆和人团圆两个意象,象征着家庭和睦、团聚的美好时刻。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
《中秋月》作者是谁?
《中秋月》作者是白居易。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头便以埋怨的语气落笔,说月光令人费解、难以思议,它所照之处给天下人增添愁恨。然后具体描述月光带来的种种忧思:征人思家,院中离愁,宫中哀怨,战俘怀乡。
月光引得种种人断肠落泪,而月亮却浑然不觉,简直是普天下头等傻瓜。全诗构思独特,诗人貌似咏月,实为讽世,手法别致新颖,且不乏幽默风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李纯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是白居易人生的最低谷时期。此诗即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真实感情的流露。
作者是晏殊。
原文如下:
《中秋月》
作者:晏殊 朝代: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翻译如下: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扩展资料:
赏析:
《中秋月》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诗,这首诗以“中秋月”为题,写出了凄怆的游子心情,嫦娥中秋时节在月亮上遥望人间,未必不嫉妒人间的家人团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而为自己孤单地与玉蟾与桂花树相伴而哀怨。表达出了自己的一种乡愁。
这首诗说的是在中秋节,整首诗没有带一个“月”字,但是用“月”表现出来的乡愁却是清新自然。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