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那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表格是谁啊!
柳下惠 (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姓展,名获,字禽,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
柳下惠 柳下惠(亦称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子禽。余展无骇为鲁国司空。子禽官拜士师(掌管监狱的官)。因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死后被谥为“惠”,故称柳下惠。旧小说多引用“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来赞扬男子之美德。
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曾任鲁国大夫一职,原名展获,因为死后谥号是惠,人们才常称他为柳下惠。提起柳下惠,自然少不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孔子曾尊称他为和圣,评价他为被遗落的圣人,柳下惠是人们心中道德的楷模。
历史上的坐怀不乱说的是柳下惠。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后人称他“柳下惠”。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
柳下惠到底是谁为?为什么会有“柳下惠坐怀不乱”之说?
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姓展名获,字子禽,又字季,父亲是鲁国大夫展无骇,享年100岁,谥号惠,又因封地在柳下,故后人尊他为柳下惠,被孔子成为“被遗落的贤人,”被孟子尊为和圣。
柳下惠[1],姓展,名获,字禽,一字季,食采柳下,谥号“惠”,故称柳下惠。其生于公元前720年,卒于公元前621年。据清嘉庆李兆洛纂《风台县志·营建篇》记载:今利辛县展沟镇柳林村乃是展禽故里。李兆洛纂《凤台县志·营建篇》“柳庄寺”条目有以下释文:柳庄寺,在展沟西南八里柳林村。
柳下惠 柳下惠(亦称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子禽。余展无骇为鲁国司空。子禽官拜士师(掌管监狱的官)。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展氏族谱记载),又有字子禽一说,鲁国柳下邑(今属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
柳下惠是什么人,怎么看到好多小说都出现过这个名字?
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
柳下惠只有一个妻子和二个孩子,一儿一女 柳下惠只有一个妻子和二个孩子。
柳下惠是汉族,姓展的原因如下: 姬姓周朝(前1046~前256)建立后,武王分封开国元勋,其弟周 公旦以公爵位封于鲁国,建都曲阜,但留朝执政。
柳下惠,又称柳下展,展氏,名获,字禽,又字季。春秋时鲁大夫,后世尊为“和圣”。因食采柳下,故姓柳,惠是其谥号。柳下,即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旧称柳里(柳下惠故里)。柳死后,葬于村北汶河北岸,其墓历代都妥为保护。秦统一六国时曾下令:“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杀无赦!
柳下惠是谁?
1、历史上的坐怀不乱说的是柳下惠。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
2、“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后人称他“柳下惠”。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柳下惠被认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庄子《南华经》中,率领九千盗匪,横行于各诸侯国的大盗:盗跖,即柳下惠之弟。
春秋时期,鲁国的贤士柳下惠夜里在城门借宿时,遇到一无家可归的女子,当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柳下惠怕她冻伤,让她坐在自己的怀中取暖,用衣服裹住她抱着她坐了一夜,没有发生不正当的行为。
柳下惠,本名展获,字子禽,谥号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出生地周朝诸侯国鲁国柳下邑,今属山东省济南市孝直镇展洼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评价他是“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称其为“和圣”。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形容那些坐怀不乱的人,比喻一个人的行为端正。
柳下惠是古代的一个人,关于柳下惠有一个故事,就是流传千古的“坐怀不乱”。据说,他在修道时曾有一个女子对其投怀送抱,但是其不为所动。
柳下惠,原姓展名获,字子禽,谥号惠,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原本是鲁国的大夫,此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在朝廷中经常得罪人,之后就归隐了,其高尚的品德使得他走到哪里都很受人爱戴的。
有关柳下惠的其他典故
受排挤,却不肯放弃高官厚禄离开故土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当时鲁国王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
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
意思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