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三岛地理位置?
京族三岛是中国大陆与越南交界处的巫头、万尾、山心三个小岛。 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人。是中国京族的聚集地。
京族的“哈节”祭祀活动通常持续三至五天,首日的“迎神”仪式最为庄重,此时的歌舞内容丰富多样。祭祀开始后,主祭者引领众人迎接海上、天宫的神灵和祖先,接着是向诸神敬酒献礼。在这个环节中,四位身着粉红丝质长衫、黑色长裤,头扎紫罗兰色发带的“桃姑”们,伴随着祭鼓翩翩起舞。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在京族各村,成年人都要入“乡饮簿”。入簿仪式,在农历每年十月初十举行。乡饮簿就是成年男子参加哈节乡宴的花名册。
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是每年一度的哈节。哈节亦称唱歌节。京语称艺殿耽。哈节是京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惟一生活在海边的民族,过去生活方式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后,京族人民发展了农业、鱼类加工业和人工。养殖珍珠、海马等养殖业。
京族的传统节日有哈节、春节、中元、食新米节等。哈节是京族隆重的民族节日,各地举办哈节的具体日期有所不同,主要活动有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哈节在哈亭中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哈亭都是选用上等木料,结构牢固,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京族(中国标准罗马字母:Gin,越南语:ng??
京族哈节几月几日
京族哈节是京语中唱歌的意思,也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哈节的日期根据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例如万尾、巫山二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农历八月初十,而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尽管日期不同,但庆祝形式和内容大致相同。
广西境内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仫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
六月初九是广西东兴京族民众的传统节日,称为“哈节”或唱哈节。哈节是京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盛典,期间会举行迎神、祭神、唱哈、乡饮、送神等仪式。京族人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信奉海神公。每年都将海神迎回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京族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哈节仪式主要有迎神、祭神、乡饮(入席、听哈)和送神等内容。
京族唱哈节
京族,一个与“海”紧密相连的民族,其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唱哈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这个节日不仅是宗教信仰和音乐舞蹈的融合,更是民族意识的表达,体现着京族人民的生活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唱哈节起源于对神公诞辰的祭祀,据说是为了纪念镇海大王除妖救民的传说。
于是,一年一度的唱哈便成为京族人民的节日了。唱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完全相同,_尾、巫头两地是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八月初十。唱哈节的场所是哈亭。每个京族人聚居的村寨都建有哈亭。哈亭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是选用最好的木料建筑而成的,外观非常美丽。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京族文化保护,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唱哈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唱哈节一般指京族哈节,是流行于广西京族居住地区的传统节日。但举办日期各地有所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虽然各地的唱哈节举办日期不同,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唱哈节活动的建筑物,被称为哈亭。
广西过的节日大部分和国家其他地方一样的,有区别的全广西都放假是三月三歌节,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在真正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过得和春节一样隆重。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东兴,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县级市。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2. “哈”为京语,有两种解释:一是“歌”,一是“吃”。现在一般认为,这两种含义都兼而有之。“哈节”京语称“盖殿耽”,可译为“歌节”、“祭神节”(神吃)、“乡饮节”(人吃)等。
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中,京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其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便是“唱哈节”。这个节日融合了祀神、祭祖、娱乐和乡饮等多种传统活动,展现了京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唱哈节”的具体日期在不同的京族聚居地有所差异。
京族哈节简介 京族是怎样过哈节的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吉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子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习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
整个节日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遥遥迎神,把神迎进哈亭。把所养的“象”(其实就是猪)赶到哈亭绕行三周。然后留到半夜杀掉,由主持“哈节”活动的头人组织参加“哈节”乡饮,听哈的人(即有资格入席的人按先后次序登记在本子上,每年轮到排在最前的一定人数,为“哈头”筹办祭品。)各养一头大猪,养时要把猪洗得白白净净,不得弄脏,也不能咒骂,称为“养象”。
到了节日,看哪个养的猪最大就选他的,这头猪用以祭神之后,只分八斤猪肉分给众人吃,其余的由“养象”户自行支配。
(二)祭神:祭神的具体时间为节日的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祭神时读祭文。祭神时,还要唱“进香歌”、跳“进香舞”、“进酒舞”、“天灯舞”等。
(三)入席、听哈:祭神毕,入席饮宴与听哈,称为“坐蒙”(又称“哈宴”),每席六至八人。酒肴除少数由“哈头”供应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备,每餐由入席人轮流出菜,且边吃边听“哈妹”唱歌。妇女只是捧菜上桌,不能入席坐。妇女、儿童均在“哈亭”外边听歌。
“唱哈”是“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即一个男子叫做“哈哥”,又称“琴公”,两个女子叫做“哈妹”,又称“桃姑”。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间,手里拿着两块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摆着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边地上,两手敲打竹制的梆子和之。“哈妹”每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合一伴奏,直到主唱的“哈妹”困倦了,转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唱哈”要连续进行三天。
(四)送神:“唱哈”完毕就送走了神灵。送神时必须念《送神调》,还要“舞花棍”。送神后整个“哈节”的仪礼便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