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格律?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 宋代时。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路”对“堂”是地理对宫室。这类情况是很多的。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西下的太阳在长长的黄河上显得那么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属五言律诗,《黄鹤楼》属七言律诗,两首古诗都是律诗。律诗的特点如下: 1,句数固定。全诗共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
首先告诉你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古、近体诗有专门的韵部 ,古人把韵母相同的字收集起来成为一个韵部,凡是属于同一个韵部的字,即可押韵,用作同一首诗的韵脚。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的而完整的韵书,为北宋初年陈彭年等修订的《广韵》。现代诗的押韵的韵脚没有统一的标准,按照普通话的标准,只要最后一个韵母相同是可以的。
与者押韵的诗句?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出自唐·白居易《有木诗八首》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古人驱驰者,宿此凡几代。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而《使至塞上》是按照五言律诗格式写的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秋兴八首一》押韵的字:森、阴、心、砧对仗的句子:“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这首诗的押韵的字有:边,延,天,圆,然。所押之韵为:an 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首联,尾联为记叙,颔联,颈联为描写。作者是寓情于景。征蓬出汉塞所用的修辞手法?借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用的修辞手法?对偶。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诗文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单车:形容轻骑简从。问边:慰问边士。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作者本人。当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得胜将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运用了摹状修辞手法 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词的平仄格律口诀?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独上危楼凭曲阑(lán)。——白居易《题岳阳楼》单车欲问边(biān),属国过居延(yán)。——王维《使至塞上》万壑树参天(tiān),千山响杜鹃(juān)。——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朝辞白帝彩云间(jiān),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他的五律名篇有《山居秋暝》、《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归辋川作》、《秋夜独坐》、《江汉临眺》、《使至塞上》等几十首。盛唐五律佳作浩淼,如孟浩然的《临洞庭》、《过故人庄》、《舟中晓望》,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都很著名。
五言诗和七言诗的两种常见句式?
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遣行十首》——唐代元稹 塞上风雨思,城中兄弟情。 译文:兄弟感情只需要有共同的感触,共同的思绪,就会成为在对方最危难的时候的一面后盾。
1《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天净沙的诗词有: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使至塞上》的韵脚是延,天,园,然,押an韵。
《渡荆门送别》的韵脚是游,流,楼,
舟,押ou韵。
【题 解】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当时,河西节度副大使霍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以表慰问,并在河西节度使幕下兼为判官。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产生的感伤、孤寂之感,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王维早期的凌云之气。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全诗即景设喻,诗人以“蓬”、“雁”自比,巧妙地将自己的抑郁孤寂情绪融入了对大自然的描绘中。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所描写的塞外景象独特、开阔、鲜明,如在眼前。大沙漠中的“孤烟”本是单调的,用了一个“直”字,却表现出劲拔、壮阔之美;黄河边上的“落日”本来会给人以伤感之情,用了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又苍凉之感。整幅画面色调统一,富有立体感。诗人的英挺豪逸之气融贯其中,形成雄浑开阔的意境。那无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大漠孤堡上的烽烟,透露出诗人走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故清代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意境高远,笔触粗犷。品味王维的边塞诗,可以触摸到诗人的心跳,跟随着诗人去遐想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获得一种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