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过吴江赏析(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译文与赏析)

admin 古诗鉴赏 9

舟过吴江朗读?

朗读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桥 一作:娇) 何日归家洗客袍?

不符合历史,岳飞死后一百多年才问世的《一剪梅·舟过吴江》,这是南宋末年蒋捷所作。蒋捷约1245年出生,这时南宋已接近灭亡了。

出自南宋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

原句是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表达了作者想象归家后的心理期待,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

客袍: 离乡在外人的袍子。 尘满客袍:(行进路上的)灰尘布满 离乡在外人的衣裳。 文/李家荣《寒食感怀》:连路征尘满客袍,点风飞絮遍江郊。

意境唯美的古诗词赏析

【篇一】意境唯美的古诗词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乘船漂泊途中倦游思归的心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意思是: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出处:出自宋末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译文: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这种艺术手段最能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充分表达出。“流”,是流畅少停蓄,而“留”则有顿挫,有吞吐,有抑扬之势。蒋捷确有一些词写得稍嫌“流”,但这首《一剪梅》却不属此类作品,不可匆匆浏览,不细辨味。

《一剪梅·舟过吴江》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上片起句既交代了时序,又点出“春愁”的主旨,表现出词人连绵不断的愁思。下片将自己羁旅在外的思归之情上升为对年华易逝的感叹,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这首词的后三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

“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充分表现了出来。这是时序的暗示。

《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

赏析: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起笔点题,指出时序。“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是一首描绘词人旅途中的情感波澜之作。词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点"与"染"的手法,深入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伤春与思乡之情。上片以"一片春愁"开篇,愁绪如连绵不断的江水,词人试图借酒浇愁,江上的舟摇与酒楼的帘招,勾起了他的游子之心。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及赏析

赏析 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一剪梅》词牌的特点是在舒徐(七字句)与急促(四字叠句)的节奏较整齐的交替中显现动人的音乐性的。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既照应题面“舟过吴江”,又点出舟中人触目所感的由来。一“摇”一“招”,乘船的动荡感顿出。因小船在浪中摇摆,而更显得酒幌子(帘)飘动得厉害;因小舟摇摇,酒帘飘飘,而导致“中心摇摇”,一片莫名的愁绪兜上心来,而酒意也在酒帘的撩拨之下愈趋高涨。

初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译文与赏析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上片这五句,用跳动的白描笔墨,具体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这“江”,就是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即吴江。一个“摇”字,刻画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划动,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夜西风,流更急,浪更大,仿佛长江也被风浪所阻。

一剪梅·舟过吴江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yī jiǎn méi zhōu guò wú jiāng一剪梅·舟过吴江yī piàn chūn chóu dài jiǔ jiāo。jiāng shàng zhōu yáo,lóu shàng lián zhāo。qiū niáng dù yǔ tài niáng qiáo,fēng yòu piāo piāo,yǔ yòu xiāo xiāo。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调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春娘桥。大意:(一剪梅):芳菲已歇、韶华已尽,满目残红落英,惜春的惆怅和愁闷交织在一起,这种滋味应待用酒来浇愁。可我却漂泊吴江的水上,眼看着岸边酒楼上的酒帘招摇。

蒋捷,宋末词人,生卒年不详。其家族原为宜兴的巨族,1274年(咸淳十年)中进士。宋朝灭亡后,他隐居遁迹,不仕于元朝。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年),宪使臧梦解和陆兆“交荐其才”,但蒋捷最终并未接受。《四库总目提要》评价其词作“练字精深,调音谐畅”,被视为倚声家的楷模。

《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原文与赏析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词素以风格多样著称,这首《一剪梅》,虽是写倦游思归的客中愁绪,调子却不低沉,而显得明爽俊逸,轻柔可喜。

起句“一片春愁待酒浇”,写愁意陡然而生,不能自解。“一片”,言愁之多,满目皆是,无边无际,这正同江上茫茫的视野相照应,自古以来,酒与愁结了不解之缘,有了愁便自然而然地想起酒,想借酒来浇愁。这里一个“待”字,多少传出了急迫的心情,见得莫名的愁绪已扰乱了旅人的心境,他是急于要用酒杯来平衡内心的失重了。这种急切而单纯的意念,简直有如孩童一般。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春愁”二字。古典诗词中,春愁是常见的主题,诸如伤春、怨春、惜春,或抒痴男怨女之情,或寓悼惜美好事物之意,大多写得缠绵伤感,低回不尽。但作者于起句即点出“春愁”二字,使人一时难以揣其底蕴,这“春愁”在尚未展开之际还是抽象的,也许正因如此,我们看了这头一句,感觉到的不是沉重(尽管用了“一片”来渲染),反而觉得有几分李白般的浪漫潇洒。这也并非作者强自说愁,或许这时候,他自己也未意识到这愁因何而来,因而用“春愁”统而说之了。春风春雨,花开花落,本来最易惹人莫名伤怀。“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既照应题面“舟过吴江”,又点出舟中人触目所感的由来。一“摇”一“招”,乘船的动荡感顿出。因小船在浪中摇摆,而更显得酒幌子(帘)飘动得厉害;因小舟摇摇,酒帘飘飘,而导致“中心摇摇”,一片莫名的愁绪兜上心来,而酒意也在酒帘的撩拨之下愈趋高涨。接下去“秋娘渡与泰娘桥”一句,表面看来不过介绍了两处经过的地名,其实是借此暗示舟行江中,已过了许多渡口和桥穹,借此一笔带过,深得疏密之要。同时,在渡与桥的称谓上,我们还可以窥探到作者意识的流动——“秋娘渡”与“泰娘桥”,多么美的名字!称名而想其容,这娇媚的“秋娘”、“泰娘”,怎能不令人想到“笑涡红透”、“软语灯边”(蒋捷《贺新郎》)的可爱的闺人?因此,这里的“秋娘渡与泰娘桥”,与其说是吴江一带实有的景致地名,倒不如说是作者的意念附会。蒋捷《行香子·舟宿间湾》词有“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之句,用意亦同。以美女名其地,不过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而已。“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接连两个“又”字,有一种纷至沓来、挥不去、斩不断的迷乱之感,这外景正投合离人因思念家眷而引起的惆怅之情。

过片“何日归家洗客袍”,暗接上片因风雨而强化了的思家之情。至此,“春愁”已经渐次展现而具体化。“何日”,是自问,也是期待。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洗去客袍上的征尘,结束飘泊不定的生活呢? (苏轼《试院观伯时画马绝句》诗: “亦思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是作者想象中的与闺中人相伴厮守的情景。调弄起镶饰有银字的笙,燃点起制成篆文“心”字形的香,夫唱妇随,两相娱悦,这气氛是何等温馨怡乐。笙而“银”字,香而“心”字,富丽妍倩,极写家居生活的甜蜜。这甜蜜愈浓,则“何日归家洗客袍”之念也愈切,憾也愈深。“流光容易把人抛”一句,从温馨的想象中又回到风雨飘摇的舟中,面对现实不禁发出一声深长的喟叹。接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紧承上句,把抽象的“时光”,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春末夏初,樱桃逐渐红熟,蕉叶从浅绿转为深绿。作者借颜色的转换,生动地描绘出春去夏临这样一个时序变迁的过程。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之中默默更替,那么人又怎能不变呢?由这一点生发开去,则有了对闺中之人花容易衰,青春难再的惋惜;同时也为春光匆匆将尽,自己不能及时与家人团聚而深感遗憾。这便是“流光容易把人抛”之叹的底蕴,也是对起句“一片春愁待酒浇”的遥承和深入展示。

这首词节奏轻快,音乐性强,充分体现了《一剪梅》的词调特点。淡淡的忧愁笼罩全篇,但忧而不伤,愁而不凝。“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飘洒,“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鲜丽,使得这种春愁独具魅力。它如林间婉转的黄鹂啼鸣,又如飘散在月光下的小夜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