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评价袁绍四个谋士(荀彧如何评价袁绍四个谋士?)

一周恋情 诗词大全 11

袁绍的谋士有哪些

袁绍八大谋士:田丰、沮授、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辛评、辛毗。田丰,字元皓,钜鹿人。其为东汉末年诸侯袁绍的谋臣,最高职务到了冀州别驾。他的性格刚正不阿,多次劝谏袁绍而不被采纳,曹操手下著名谋臣荀彧曾评价其为“刚而犯上”。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三国演义》里说袁绍四世三公,门系繁盛,手下谋士诸多,比如《演义》里提到的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田丰、沮授,当然也包括提到起草《讨曹操檄》的陈琳等。

曹操给荀彧写信,商议打算撤回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全部人马聚集在官渡,准备跟您决一胜负。

我认为荀彧是大汉忠臣,真不知道你说他是贪心不足的小人的说法从何而来,咱们试着分析一下吧: 曹操一见荀彧就誉为“王佐之才,吾之子房”属实。

荀彧被称为“王佐之才”,可为什么知名度却不如郭嘉、诸葛亮和周瑜?

如果不方便看视频的欢迎看下方的文字介绍: 本期君君给大家介绍一下荀彧,荀彧字文若,是荀子之后。

王佐之才 荀令君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袁绍手下精兵强将无数 ,智谋之士也很多 ,最著名是有四大谋士,即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 。他们都是海内名士 ,声名卓著 。曹操在对袁绍的战争前 ,最担心的的是四大谋士的神机妙算 。荀彧对曹操上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 ,袁绍的手下谋士何足惧哉?

这是官渡之战前,荀彧评价袁绍众谋士的一段话。 田丰刚而犯上:田丰这个人过于刚强,总是冒犯其主上袁绍。 许攸贪而不知:许攸这个人太过贪财,做事不够明智。

荀彧如何评价袁绍四个谋士?

荀彧评价袁绍四个谋士:田丰这个人很喜欢顶撞上司,许攸又十分的贪婪,审配有很强的权力欲望却没什么智谋,逢纪处事很果断却非常的自负。沮授和田丰似乎是两位有着极高战略眼光的人物,但他们因为自己是冀州的本土势力代表而经常在袁绍面前表现出偏执的性格,所以一直受到袁绍的猜忌。

郭嘉 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意思是说袁绍是一位雄主,有凝聚人的能力,但是不能知人善用。荀彧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2)袁绍有恩于民夷。

袁绍手下精兵强将无数 ,智谋之士也很多 ,最著名是有四大谋士,即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 。他们都是海内名士 ,声名卓著 。曹操在对袁绍的战争前 ,最担心的的是四大谋士的神机妙算 。荀彧对曹操上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 ,袁绍的手下谋士何足惧哉?

武将有颜良、文丑等,谋士有田丰、许攸、逢纪等。 颜良 颜良(?-200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

郭嘉十胜十败之论出自《三国志》引注《傅子》的记载,这一点被写入《三国演义》当中,所以更为大众所熟知。

官渡之战前,荀彧评价袁绍众谋士的一段话是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知,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

堪比荀彧的全能型谋士:这几条高明的谋略,均被袁绍完美错过

三国时期,荀彧是谁的谋士?

1.袁绍

2.曹操

正确答案:曹操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

一度成为北方最大霸主的袁绍,他手下还是有不少顶级人才的。文丑如沮授、田丰,都是正直忠心且富有谋略的;武将如颜良、张郃,也都是一代名将。但袁绍还是败了,他惨败给了小弟曹操。有一点原因很重要,袁绍无法把自己手下都放到合理的地方。而堪比荀彧的全能型人才沮授,便就此被袁绍埋没了。 沮授是冀州人氏,早年曾为冀州别驾,在韩馥手下效力。袁绍占据冀州以后,他成功笼络到了冀州当地的士族集团。沮授以为得遇明主,遂倾心侍袁,还为袁绍提出了极为高明的战略构想。正因如此,袁绍在前期对沮授还是非常信赖的。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 ”监统内外、威震三军”,成功助袁绍先后取得青、并、幽三州,进而统一了河北地区。但可惜的是,沮授有许多高明计策,全被袁绍给完美错过了。 曹操「 ”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老巢许都,就此站在了名义上的制高点。对此,袁绍悔恨不已,因为类似的战略,沮授在一年之前便提出过。《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传》提到,沮授曾这么劝说袁绍:「 ”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可惜的是,袁绍对汉献帝的正统性颇有意见,再加上有郭图等人的反对,袁绍最终放弃了这个高明战略。 待到袁绍占据了中原四州后,他又想出了一个昏招——令三子一甥各自镇守一州。众所周知,袁绍疼爱幼子,后者患病之时,袁绍茶饭不思,甚至忘记了远在徐州需要自己救援的刘备。也正因如此,曹操驱赶了刘备,扫除了内患,而袁绍也失去了官渡之战的先机。袁绍分封诸子,摆明了有让幼子继承自己家业的想法。对此,沮授曾经苦劝:「 ”必为祸始。”沮授没有看错,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倒是先展开了内斗,最终反而便宜了曹操。 待到曹操势大后,袁绍进行了一场会议——到底该不该攻打曹操?对于这个问题,沮授和田丰都提出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在沮授看来,袁绍本就占据着大好局势,而曹操治下的兖州和豫州,则是饱经战乱之地。如此一来,袁绍只要坚守三年,曹操必然不攻自破。但袁绍不以为然,他始终没把小老弟曹操当回事。沮授因为这才与袁绍唱反调,导致他后来愈发不受袁绍待见。 在郭图等人的谗言下,沮授不仅失去了袁绍的信任,还被限制了权柄,手中军权也被一分为三。需要指出的是,荀彧说袁绍是「 ”外宽内忌”,是比较中肯的评价。因为袁绍从表面上看,他对名士谋士是非常礼遇的;但在心里,袁绍却见不得别人驳自己的面子。 田丰因为猜到袁绍结局,便被其下狱致死;而沮授越是提出自己高明的意见,袁绍便越觉得自己无能。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沮授在官渡之战前夕,也似乎看到了自己和田丰一样的结局:「 ”绍临发,沮授会其宗族,散资财以与之曰:‘夫势在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 ”正因如此,袁绍在官渡之战期间,完美避开了沮授的所有正确意见。 早在颜良作为先锋进攻白马之时,沮授便劝说袁绍:「 ”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颜良有勇无谋,果然死在了关羽手中。曹操虽然首战告捷,但不贪恋于一城之地,遂舍弃了白马,退守于官渡。袁绍来到延津之后,再次否决了沮授分兵进攻曹操的提议,转而令文丑追击曹操。文丑和颜良一样,作战虽然勇猛但不擅长谋略,所以他很快也落入到了曹操的埋伏中,就这样死在了乱军之中。 沮授几次预料到袁绍结局,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让袁绍感觉自己丢了很大的面子,于是便收回了沮授的兵权:「 ”绍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属郭图。”事实上,沮授的眼光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袁绍的实力本就比曹操强大不少,所以缓进战术无疑是最适合袁绍的。但袁绍偏偏选择了速战速决,恰好正中曹操下怀。不难发现,曹操却粮缺钱,他最希望的便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 对此,沮授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点,出于对袁绍的忠心,他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曹操还没想到奇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而沮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曹操的致命之处。不出意外,袁绍再次拒绝了沮授的提议。颇为讽刺的是,曹操在这不久后,便进攻了乌巢,就此扭转了官渡之战的胜败。由此可见,沮授这几次献计,可谓是神预言了。 因为乌巢之战,袁绍错过了最后一次打败曹操的机会,导致他在官渡之战中一败涂地。战败以后,袁绍仓皇逃窜,而沮授却在渡河之时为曹军所擒获。沮授成为了俘虏,心里还不服气:「 ”冀州失策,以取奔北。授智力俱困,宜其见禽耳。”不仅如此,沮授还一心求死,表示自己对袁绍的忠心。对此,曹操无不感叹道:「 ”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就这样,沮授用自己的生命,最后一次表达了他对袁绍的忠心。 参考书籍:《三国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