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二陶渊明(君自故乡来是什么意思?)

admin 诗词大全 14

陶渊明《杂诗其二》诗词鉴赏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即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育的。《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白日沦西阿,索月出东岭。

杂诗其二陶渊明拼音版如下:bai ri lun xi he ,su yue chu dong ling.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yao yao wan li hui ,dang dang kong zhong jing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feng lai ru fang hu ,ye zhong zhen xi leng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qi bian wu shi yi,bu min zhi xi yong。

《杂诗十二首其二》是由陶渊明写的十二首杂诗中的一首。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系组诗,约作于义熙十年(414),大都感慨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此诗为其中第二首,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在《杂诗十二首》(其二)中,陶渊明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他的忧思,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开头的“白日沦西河”四句,表现宇宙的周转不息,寄托岁月如逝的感怀,同时衬托出寥廓的天幕下孤独的诗人形象。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君自故乡来是什么意思?

原句:君自故乡来 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 杂诗三首·其二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八首(其二)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原文:《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魏晋〕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译文 太阳渐渐沉落在西河,白月从东岭升起。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东溪玩月》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像白,气与风露寒。

陶渊明的《杂诗 其二》

杂诗 其二 陶渊明 (东晋)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的第二首。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首古诗就是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王维故乡思念中最经典的唐诗。

《杂诗十二首其二》作者: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 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译文: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深情的抒怀,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流逝与价值未竟的感慨。文章从日落月升的自然景象起笔,"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描绘出广阔而明亮的宇宙画面,暗示了光阴如梭的主题。

《杂诗》 晋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 ④斗:酒器。

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翻译

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翻译 原文:风弱知催柳,林青觉杏疏。不为逍遥境,难往风月场。物求聊世故,愁至恋丘园。遗情寄怀抱,安适乐流年。其中别有隐趣,非知音者莫能解也。译文:微风轻拂,感知到柳条开始舒展;绿意盎然,察觉杏叶稀疏。并非追求闲适之境,难以涉足风月场所。感叹世事纷繁,心中牵挂田园生活。

杂诗(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原文如下: 《杂诗》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陶渊明的《杂诗八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赏析〕:死亡在人生中是绝对无可避免的。与时间的永恒相比,人的一生极为短暂。

1悲戚(凄)2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万里河山一片宁静肃然,笼罩在月光之下。望着这浩荡空 阔的景象,诗人的心被感动了。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与赏析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青的。《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虽然境界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素月”。“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和念去声,此指交谈。挥杯,摇动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约即是从陶诗化出。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诗长不具引),风味不同。“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本题第五首云: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饮酒》第十六首云: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之一字,骋之一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夜间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结苍凉无尽。

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呈露。有志未骋之悲慨,亦是心灵中之一境界。所以诗的全幅境界,自然融为一境。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冶人类心灵,感召、激励人类心灵之意义,乃是长青的,不会过时的。渊明此诗深受古往今来众多读者之喜爱,根源即在于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