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什么句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省略句,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原文: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意思: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出自:南北朝 郦道元《水经注 三峡》原文选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凌”此句与唐朝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句诗一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出自:《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意思: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出处 南北朝·郦道元《三峡》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出自南北朝郦道元的《三峡》,全诗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的意思是:如果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出自南北朝郦道元的《三峡》,原句如下: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写诗人离开白帝城。《水经注·江水》篇曾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对应诗句
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早发白帝城》。全诗如下:《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意思是: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时:时候。有时:有的时候。 出处: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作的《三峡》。 意思是: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时:时候。
李白作这首诗时,全诗化用《三峡》中的描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对应三峡中描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两岸猿声啼不住,对应三峡中描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轻舟已过万重山。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推断,这首诗应当是他流放中途遇赦返还时所作。《早发白帝城》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之快和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李白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水经注》卷三四《江水》?quot;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朝发白帝” 是什么意思???
yǒu shí zhāo fā bái dì。
原句出自于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三峡》篇。
所在段落原文: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白话译文:当夏天水位上涨,河水漫过山丘时,上下的船只都被阻塞了,无法航行。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当时,只要他早上离开白帝城,晚上到江陵,中间就有一千二百多英里。即使他骑着疾驰的马,开着大风,也不如他跑得快。
文学鉴赏:
本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意思: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出处
南北朝·郦道元《三峡》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
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原文赏析
此文是一篇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区区两百字的篇幅,即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全文共四段,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