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和柳宗元的情谊?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柳宗元与刘禹锡就是这样一对朋友。
唐代柳宗元的《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译文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
柳宗元写给刘禹锡的诗是《重别梦得》。重别梦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在衡阳与刘禹锡分手时赠给刘禹锡的三首诗之一。此诗先概括柳、刘二人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和人世沧桑,再抒写转瞬又离别的悲伤,然后强忍悲痛,掩藏对前途的不祥预感,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这是柳宗元与刘禹锡告别的诗,邻舍翁也是他与刘禹锡的约定。但是不曾想,衡阳一别,便是永别。柳宗元与刘禹锡二人同时被贬,分别时,柳宗元赠刘禹锡诗三首。还有一首写出了被贬前后的经历以及对刘禹锡的劝告。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处
用诗歌赠答。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3.见赠:送给(我)。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柳宗元给刘禹锡写过三首送别诗,这是第二首,所以称为《重别梦得》。 他说:二十年来我们历经沧桑,患难与共,今天忽然在岔路口分别、各奔东西。如果皇恩浩荡,允许我们回家种地,晚年就朝夕相处,做邻居老翁。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刘禹锡最著名三首诗:《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
维元和十五年,岁次庚子,正月戊戍朔日[1],孤子刘禹锡衔哀扶力[2],谨遣所使黄孟苌具清酌庶羞之奠[3],敬祭于亡友柳君之灵。呜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闻否?
重别梦得,本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抒发的是离愁别绪,对友人的依恋,对时局的愤慨.【赏析】: 公元814年(元和九年)。
《重别梦得》是柳宗元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二人在贞元九年(793)同时进士及第,踏上仕途,迄今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赏析】:公元814年(元和九年),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重别梦得》是柳宗元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
柳宗元送给刘禹锡的三首诗是:《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重别梦得》、《三赠刘员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颔联以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暗点“古道西风瘦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友情?
柳宗元是在安史之乱后的第十年出生的,刘禹锡比他大一岁。在公元79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柳宗元21岁,刘禹锡22岁,两个人同时中举,同一年,他们都被分配了工作,都在京兆府做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友情。
进入仕途之后没几年,这两个人就分别凭着自己的才华,都在长安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于是他们俩被同时并称为刘柳。没过多久,他们又在同一年都被派进了中央御史台工作,这两个文豪还在同一个部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人的三观思想都是非常一致的,他们都是站在改革一方的那个时候,有一场变革叫做永贞革新,而这两个人全部都参加了。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改革,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坎坷一生。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想要改革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只经过了几个月,这场革新就失败了。于是刘禹锡和柳宗元就被罚了,刘禹锡被贬到了朗州,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
刘禹锡和后来的苏东坡性格是非常相近的,两个人性格都非常的开朗,所以他被贬到湖南之后,倒是也落得一个清闲自在,但是柳宗元就不一样了,这个人性格非常内向又拘谨,到永州之后没有半年的时间,母亲就因为水土不服而去世了。
柳宗元刚去了永州的时候并没有买办房屋,只是住在寺庙里面,因为那个时候他还心存幻想,觉得自己可以回到朝堂之上,可是他们被贬的一年之内,朝廷曾经下发了三次文书,让他们断了回京的念想。这之后,柳宗元才开始慢慢的劝慰自己,就既来之则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