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整理 马说 陋室铭 核舟记 活板 送东阳马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通假字: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通假字 诎同"屈" 衡同"横" 简同"拣" 归纳 课文可分三部分。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第1段 奇巧、因势象形、贻、泛。注意:"曰",这里可解作"名叫"。 重点虚词: 以:介词,用。为:动词,做,这里是"雕刻" "罔;否定副词,没有。
◎ 互 hù 〈名〉 (1) (象形.是一种绞绳用的工具.本义:绞绳用的工具) (2) 同本义 [a implement that use to wind up cord] 段玉裁注:“今绞绳者尚..。
“活板”的“板”通“版”。“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的“已”,通“以”,“已”和“后”连用,表示时间。“若止印三二本”的“止”,通“只”。
下面是初中阶段出现的通假字:板通版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罔通惘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学儿》厝通措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子通仔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训学斋规》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整理《活版》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一板已自布字(自:另外。今常用义为:自己,从等)文理有疏密(文理:木材的纹理质地。
通假字板印书籍 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 板,同“版。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通假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除了作名词,还作为动词用。活板印刷的特殊句式包括省略句,如"火烧令(之)坚"中的省略,以及"已自布字"中的时间状语省略。被动句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则通过"为……所……"标志被动关系。总的来说,活板印刷术中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体现了古代汉语的丰富变化和精湛工艺。
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一) 通假字 1.活板 “板”同“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3.若止印二三本 “止”同“只” 4. 文理有疏密 “文”同“纹” (二) 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 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 2.火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3.用讫再火令药熔 名词用作动词。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节选),完成后面问题。庆历中有布衣毕
每空1分)小题3:交替使用它们(或“这两个板”),很快就可以完成。(2分。
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已(1)已自布字 已经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以后古今异义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对比 (2)矫首昂视 矫 古义:举 今义:矫正 (3)曾不盈寸 曾 古义:尚。
(《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 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
通假字与本字例句出处 “坐”通“座”先自度其坐,而置之其左《郑人买履》 “反”同“返”反归去之。
求《活板》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译,要有句子,有解释
一、句式
1.若……则……:如果……那么……
2.为……所……:表被动;为,被.
二、通假字
1.板印书籍:板,同“版”用雕版
2.已后:已,同“以”
3.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
三、名词作状语
1.板印书籍:板,用雕版
2.火烧令坚:用火
3.木格贮之:用木格
四、一词多义
1.为
2.火 火烧令坚:用火
执就火炀之:名词火
以草火烧:动词,烧火
用讫再火令药熔:动词,用火烤
3.之 盛为之:指“板印书籍”
以……纸灰之类冒之:这,指铁板
4.以 以一铁范:用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
五、古今异义
1.冒: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盖,蒙 今:往上伸,向外透
2.自:一板已自布字
古:已经 今:自己
3.文:文理有疏密
古:纹 今:文章
通假字板印书籍 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 板,同“版。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若止印三二本 “止”同“只” 文理有疏密 “文”同“纹” 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 “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 2.火烧令坚 “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3.“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木格” 4.用讫再火令药熔 “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5.则以纸帖之 “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古今异义 1.其两膝相比者 比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对比 2.矫首昂视 矫 古义:举 今义:矫正 3.曾不盈寸 曾 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一词多义 1.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 (2)皆为板本 动词,是 (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 动词,算是 (8)每韵为一帖 动词,做 (9)不以木为之者 动词,刻制 (10)为予群从所得 介词,被 ,被动用法 2.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 介词,用,拿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 (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 3.其 (1)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指铁板的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他的 4.之 (1)唐人尚未盛为之 代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这”; 代指“铁板” (3)持就火炀之 代指“铁板” (4)更互用之 代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 代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 代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 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 代指字模 5.帖 (1)则以纸帖之 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 名词,标签 6.就 (1)持就火炀之 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 完成 7.若 (1)不若燔土 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 如果 8.火 (1)以草火烧 名词作状语,用火烧 (2)再火令药熔 名词作动词,用火烧 9.印 (1)每字为一印 名词,字模 (2)欲印 动词,印刷 10.自 (1) 已自布字 另外 (2)其印自落 自己 11.已 (1)已自布字 已经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以后 翻译-----把翻译也写上来吧 更好理解用雕版印刷,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成一个字模,刻好以后,拿到火上去烘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火烧过的粘土字模,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保存着,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