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的全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⑽,树犹如此!
建康(今江苏南京),曾为东吴、东晋等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位于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览胜景。上片写景,首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绘辽阔空阔的楚天与天际无边的秋水。接着“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将远山比作美女头上的玉簪与螺髻,但愁与恨却在心中涌现。
楚天千里,秋气清爽,江水远流天边,秋色无尽。遥望远山,如螺髻插天,对着流落江南的游子,展现出无尽的愁恨。日落之时,孤雁哀鸣,登楼远眺,宝刀吴钩在手,栏杆拍遍,却无人理解我登楼之意。不要说鲈鱼正肥,秋风吹过,张季鹰为何不归乡?
张翰、许汜、桓温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这是南宋辛弃疾的词,水龙吟为词牌名。 这是南宋辛弃疾的词,水龙吟为词牌名。
辛弃疾为什么写水龙吟?
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
寓情于景. 通过对江天,山景,落日,断鸿等的景物描写。
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表达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采用了景中寓情、移情入景、以动作写情、用典故达意的表达方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不是小令。 小令是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指南宋时期的建康府,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一首描写登高远望、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词作。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诗词鉴赏1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内容】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作背景 辛弃疾的这首《水龙吟》是辛词中的名篇,作于乾道四年到六年(1168~l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九年了。《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重点字词解释:①岑;小山。②献愁供:献:表现;供:显露。③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状。④断鸿:孤雁。
全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是通过侧面烘托和直接描绘来写出山之形的。
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 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翻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宋•辛弃疾,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1 作者: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3,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4,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5?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7。
人教版第二单元 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辛弃疾的资料
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3、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