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爱国诗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李清照的诗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霁)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春景)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
题画鸟的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译文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垂直地升起了一缕炉烟。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注释】: 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碧:青绿色。 背窗:身后的窗子。 凤钗: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钗名有时因钗头的形状而异。 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李清照——《菩萨蛮》【内容】: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李清照的菩萨蛮赏析
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背窗雪落炉烟直。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对朝云靉靆,暮雨霏微,乱峰相倚。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一写外景,一写内景,外景辽阔高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广袤无垠的空间;内景狭小逼窄,在我们面前呈现了静谧岑寂的境界。“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一句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
水调歌头——李清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 正是伤春时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李清照《菩萨蛮》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1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1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1从第一场雪开始,我就象丢了魂的暖气,直逼你雪的胸口,好凉的感觉,一切都开始凝固。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描写“声音”的古诗句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王安石《元日》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宋代: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古代有哪些诗词适合做求婚诗句,最适合求婚的古诗词?
柳永所写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你就是我心灵的港湾,你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我会陪着你一生一世的! 如果有来世,我希望依然可以在你身边陪伴。
李清照《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菩萨蛮·李清照 赏析
赏析如下:
1、“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词写早春思乡之情。声断,声尽的意思。鸿雁北归,已不闻声,极目天穹,唯有残云如碧,词人之心亦已随鸿雁归飞矣;
2、所思如此,词人并未明言,只写夜来窗外春雪迷蒙,炉烟静炷。炉烟直,极言静境。烛光下,凤钗溢彩,钗头人胜轻盈,可见人日戴人胜亦是表达乡思的传统意象;
3、 下片不直写乡思,只写角声中,天色渐明。漏,古代计时的器物。晓漏残,曙色开。斗,星宿名,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斗转星横,意味着天将破晓,词人一夜不寐可知;
4、”春意看花难,西凤留旧寒“。最后两句语淡情浓,因为春寒料峭,去赏花的心情也没有了,这正是词人在《清平乐年年雪里》描写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对生活几乎彻底失望的心情的显现。
原词: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格律: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赏析
上片措语清淡,意思和平。下片说故乡之愁,一时半刻也丢不开,除非醉了。又说,就寝时焚香,到香消了酒还未醒。醉深即愁重也。意极沉痛,笔致却不觉其重,与前片轻灵的风格相一致。“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作者生平:
(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希望能帮到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