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次下西洋,显露出了明朝的国力,郑和下西洋都去了哪里?
据记载,郑和下西洋主要去的地方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途中经过了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苏门答刺国、满刺加、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卜刺哇国等等等等。郑和下西洋所到达最远的地方是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
郑和主要去了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国家,但是也曾远至中东和非洲。郑和在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间的28里七下西洋,历经明成祖、仁宗、宣宗三朝,极大地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 ①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刘家港(今太仓港)。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东海,称为涨海。
一,航海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向各邻邦展现大明国威,还有摆脱蒙古对北方贸易的垄断。
第一次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 途经麻喏八歇国时,该国东西二王交战,西王误杀郑和船队登岸人员。
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多少年?是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的?
【第七次下西洋】宝船从龙江关出水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他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业的先驱。但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的负担,随着国力的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消失。
郑和下西洋七次, 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 第二次永乐五年(1407年), 第三次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第四次永乐十年(1413年)十一月。
郑和下西洋主要去了爪哇国、三佛齐国、苏门答腊国、占城国、柯枝国、苏禄、锡兰山国、暹罗国、忽鲁谟斯国、阿丹国、卜刺哇国、木骨都束国、满刺加、锡兰山国、古里国、南天竺等国。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行动,郑和在此期间曾七下西洋,给世界文明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郑和下西洋中西洋是指婆罗洲以西洋面,婆罗洲即现在的加里曼丹岛,加里曼丹岛位于今天的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附近。
第一次发生于第一次下西洋时,就在苏门答腊岛(今印尼最西境),完全由中国移民建立的旧港王国,国王陈祖义向他祖国的舰队司令郑和诈降,然后像高丽王国对付关先生一样,向郑和突击。但他的运气不佳,被击败擒获,送回中国处斩。
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时间及路线是什么
时间和线路:是1405年农历6月,第一次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下旨,令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都经过哪些地方呢?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
郑和七次下西洋: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到达地方: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佛齐旧港,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
课本上给出的答案是: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明朝皇帝朱棣。但是,关于郑和的目的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的航行。朱棣皇帝推出京南之战;夺取了他侄子的王位。然而,在朱棣占领南京后,他的皇帝不知道他要去哪里。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经过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1]),故名。
郑和下西洋是一段辉煌的航海历史,其具体的时间和路线跨越了多个年份和广泛的地域。最早的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出发,途径太仓,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首次下西洋的规模宏大,搭载了约27800人。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南岸,如果不是郑和每次出海都要随船携带大量的物资和珍品沿途分发给其他国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至于在明朝国库空虚无以为继时不得不停止航海的举动。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
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有以下这些:
正面的影响:
1.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2.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绍沿岸国家、地区情况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图。
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传播。在伊斯兰教的输入方面,郑和船队的分船队曾经到达天方国,带回了该国大清真寺的写真画本, 加强了中国和伊斯兰教文化区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
5.郑和七下西洋,完全打通了由中国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在海外建立起中国的威望,为华侨开发南洋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水平,对南洋各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负面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成本太大了。是导致明朝后期国力衰弱的直接原因。
扩展资料:
航海的参与者中,马欢留有《瀛涯胜览》,费信有《星槎胜览》 ,巩珍有《西洋番国志》,介绍下西洋途径诸国的情况。在地理认识上,郑和下西洋后,“西洋”一词的含义更为扩大,有了泛指海外诸国、外国之意。
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孙中山: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