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您好: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中的客人到底是谁?不外乎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来自于苏轼本人的记载。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26],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7],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8]。
【原文】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以《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例,如何论述苏轼旷达超远的艺术?
我之前曾说过,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出自于宋代词人苏轼《前赤壁赋》全文:“壬戌之秋,八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其中那巨大的洞穴就在你的窗户旁边,洞穴中有流光照亮了你的船只。原文:绿水青山处处春,芳草萋萋月夜风。明月装载的是春天的气息,草地翠绿月夜微风吹拂。解释:翠绿的水和青山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芳草满地青青的柔嫩之美在月夜里随风轻拂。
赤壁赋 苏轼 〔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前赤壁赋原文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历经官场尔虞我诈及乌台诗案,数次贬谪由官宦而入穷乡之地,却不沉郁自怜不怨天尤人,反悠然游乎其间,茶余饭后即兴吟诗,结交各路朋友不亦乐乎。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 苏轼 〔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前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赤壁赋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前赤壁赋》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原文:《前赤壁赋》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出自哪里
出自: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意思是: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原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如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在赤壁赋这篇文章中,从变与不变体现豁达的人生观的句子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意思是,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
当看到月亮升起的时候,我的海里便浮现出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 [ 宋 ] 苏轼 原文 译文对照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前赤壁赋》中的客是——杨世昌。写前后赤壁赋的时候,是苏轼最困苦的时候,他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变相软禁。
苏轼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作者: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3、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4、徐:舒缓地。 5、兴:起,作。 6、属:通嘱(zhǔ),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 9、少焉:一会儿。 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1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13、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14、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18、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1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20、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21、倚歌而和(h)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和:应和。 2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23、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4、缕:细丝。 25、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26、泣孤舟之嫠(l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27、愀(qiǎo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危坐:端坐。 29、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3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33、缪:通缭盘绕。 34、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37、舳舻(zhl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38、酾(shī)酒:斟酒。 39、横槊(shu):横执长矛。 40、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鹿的一种。 41、扁(piān)舟:小舟。 43、寄:寓托。 44、蜉(f)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45、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46、须臾(y):片刻,时间极短。 47、长终:至于永远。 48、骤:数次。 49、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50、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51、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2、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5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55、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56、更酌:再次饮酒。 57、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58、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59、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60、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翻译: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赏析: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1)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
这首词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他以赤壁怀古为主题,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挥写于大笔之下,抒发了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词中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赋新月 缪氏子 赋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的小作者借咏新月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会团圆完满,光照天下。诗的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年纪小,长大了可要做光照天下的大事业。 1、赋新月:描写,歌咏新月。赋,铺写,歌咏。新月,阴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即初月。 2、未上弦:阴历每月初八左右,月亮西半明,东半暗,恰似半圆的弓弦,称上弦。上弦,是说新月还没有还没有到半圆。 3、碧宵:蓝天。 4、蛾眉:原形容美人的眉毛,细长而弯曲,这里指新月,月亮弯如蛾眉。 5、三五团圆:指阴历十五晚上最圆的月亮。 【赏析】 这首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人小志大,准备成就一番经世济民大事业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的小作者借咏新月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会团圆完满,光照天下。诗的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年纪小,长大了可要做光照天下的大事业。
苏轼 春宵 《春宵》
作者: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1、春宵:春夜。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2、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香。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3、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翻译: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 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 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 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 夜已经很深了, 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