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翻译:从前,孔于死了,就断绝了精微要妙的言辞,二个弟子亡了,就违背了正道,所以,《春秋》分成了五家,《诗》分成了四家,《易》有几家流传。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真假难分,互不相让 ,诸子的文辞混乱纷纷。秦始皇对这种情况感到优虑,于是烧光文章,人民愚昧。
汉书·艺文志其他含义 汉代时期班固创作的史书 《汉书·艺文志》是汉代时期出版的图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怨歌行: 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汉书·艺文志》是东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历史文献,主要收录了当时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各类作品和人物。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讴 ōu (3) 民歌:“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谣。赵代之讴:赵国和代国的民歌。知薄厚云:“知薄厚”三个字和前边的“观风俗”对应,意思是差不多的,也是明白各地风俗文化的意思。最后的“云”字,没有实际意义。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chǐlìhóngyǎn成语释义华丽繁富。多用以指文辞。
皇帝的近侍。 卒:完成。27七略:刘歆所著,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书。内容分:辑略(诸书的总要)、六艺略(经学、史学类)、诸子略(诸子百家类)、诗赋略(诗歌辞赋类)、兵书略(军事类)、术数略(天文、历法和占卜类)及方技略(医药卫生类)。原书已佚,其内容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属于史志书目,是《汉书》十志之一。
反映了文学的自觉。《诗赋略》分五家有两层标准:首先根据“歌”和“诵”的不同,把“诗”和“赋”分离;然后又根据赋所涵有的“讽谕”之旨的多少分成四类。
出自《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谁可以翻译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很急啊~就是以“传曰:不歌而诵为赋
绝对标准的原文翻译:古书上说: “不能歌唱而只朗诵就叫做赋,爬到高处能作赋可以当大夫。”是说能够触景生情发为文辞,才智出众可与共商大事者为大夫。
翻译: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揭示了诸家流派的独特风貌:儒家以仁义教化,道家倡导清静无为,阴阳家则研究天时运行,法家则主张严格的法制。每个学派都有其价值,但过度或误用可能导致偏见与衰落。名家:原意在于维护礼仪,却易陷入繁琐辩词的误区。
《汉书艺文志》收录了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著作, 反映了西汉一代的藏书之盛, 我们也可从中探寻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的渊源及其优劣得失。
释义:诸子十家,其中可观的只有九家罢了。出处: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原文节选: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义,礼,智,信,相互补充,不可或缺,而《易》又为其本源。所以说“《易》的意义不知道,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息了。”,这是说同天地共始终的。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剂略最后一段翻译
也是天子所设官职中的一种职责。远古有岐伯,俞拊,中古有扁鹊,秦和,都是在论断国君之病的时候而推知国情,再推究诊治疾病的,根本方法的时候,而推知国政,汉朝建立以后又有了仓公。如今他们的技术都由于年深日久而埋没了,所以这里列数他们的书籍把它们依次排列的方技类,分为四种。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翻译:解除疾病的束缚和痛苦,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拯救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域,帮助体弱多病的人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孔安国为《尚书》作序说:“伏羲、神农、黄帝的著作,称作三坟,是讲述重要道理的。
“斗满人概,人满天概。 何为?天之盖无形,然,天又是如何来概之?”意思是斗满的时候,人会把它概平;而人满的时候,上天会把他概平。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援,易之赚赚,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讦者为之,则苟钩稣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橡,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暖而弃其信。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闯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莞狂夫之议也。
(总言以上诸子)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去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胧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总言诗赋)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专,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
春秋之后,周道渐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
是以扬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序诗赋为五种。
二、译文
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
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
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这就是那些邪僻的儒着所留下来的祸患啊。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
(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文的官职。他们恭敬的顺从上天,用历象来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恭敬的教导人民按照天时祭祀、耕种: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拘泥固执的人来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技术,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
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法官。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来辅助礼仪制度的推展。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来整法律。“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刻薄的人来实行法家的学术,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恩义刻薄了应该亲厚的人。
名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掌礼仪的官职。古代名号品位不一样,所用的礼节也就异等。孔子说:”一定要来端正名分啊!名分不端正,那么所说的话就不顺当;所说的话不顺当,那么所做的事就不成功了。“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喜欢攻击别人阴私的人来实行名家的学术,那么就只会卖弄一些屈曲破碎、支离错杂的言辞罢了。
墨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职。他们住在茅草盖顶,以采木为橡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奉养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所以崇尚贤人;尊崇鬼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顺从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命运;
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同德;这就是他们长处。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纵横家这个流派,大概是的出于古代的外交官。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派他出使到国外去,不能独当一面应对进退,虽然学了很多又有何用呢?“孔子又称赞遽伯玉的使者说:”好使者呀!好使者呀!“
这就是说一个使者应该权衡事情的利害得失做适当的处置,只接受出使的命令而不接受应对的言辞,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邪恶的人来实行从横家的学术,那么就崇尚欺诈,而背弃了应该遵守的诚信。
杂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放荡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
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
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小说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小官。 (这一派) 是大街小巷的谈论马路上传说的人所造成的。孔子说:”虽然是小的技巧也一定有值得观赏的地方;但想要推行久远恐怕滞泥不通,所以君子是不学的。“但是它也不会消灭。
(小说家)是乡里有小智慧的人所写的东西,也要把它编辑保存起来而不要忘记了;假如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来采用,这也就如同古代樵夫、狂放的人他们的议论一样(有参考的价值)。
诸子共有十家,其中值得观赏的不过九家而已,都是起于王道政治已经衰微以后,诸侯以武力相征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的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
他们的言论虽然不一样,就譬如水火,是互相消灭也是互相生长的:就像仁与义,敬与和,虽然性质相反却又是互相生成的。易经上说:”天下(学问)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归趋是相同的,思虑虽然很繁杂但是目标致。“
现在各家的学者,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了智慧和思虑,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虽然各自有偏见短处,但是综合他们的主要归趋,发现他们也都是从六经分支出来的。假使让他们遭遇到圣明的君王,能折中采用他们的主张,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的人才啊。孔子说过:”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
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地方再去加以追求了,采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得好吗?如果能修明六经的学说,观察参考这九家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就可以通达治理国家的各种方法了!
从前孔子去世以后,简洁平实而涵义精深的言论就无人能够传授了;七十贤去世以后,对儒经大义的解释就开始产生分歧。所以《春秋》分成了五个学派,《诗经》分成了四个学派,《易经》有了好几家的传注。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学术上也是真价格立门户、互相争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众多而又混乱。到了秦朝,认为这种状况是一个祸患,就焚毁儒经,想用来使百姓变得愚味无知,利于统治。
汉朝建立以后,改革了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图书,广泛开辟了献书的途径。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书籍中文字残缺、竹简脱落礼乐制度也衰败到了废弛的地步。皇上感慨地声称道:”朕对此非常有旅啊!“
于是建立了藏书的策府,设置了抄书的机构,上自儒经,下到诸子百家的传注与著述,全都收藏到了秘府之中。到了成帝的时候,见于书籍严重散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搜求散失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订儒经、传注、诸子之书和诗歌、词赋,命令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命令太史令尹咸校订数术之书,命令侍医李柱国校订方技之书。
每一部书校订完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名,总结它的大要内容,抄录下来然后呈报给皇上。工作即将完毕之际,适逢刘向去世了。哀帝就又让流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续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业。
刘歆于是总括了整理完毕的全部书籍的内容,然后向皇上早报了他的《七略》,包括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现在节取其中的主要内容,用来完善图书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