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忆:野人山最恐怖的不是日军,而是这两种小动物
92岁远征军郑子煊对野人山的经历记忆犹新,他曾说:“很多战友没有被敌人打垮,却死在了吸血的蚂蟥和毒蚊子上。”郑子煊进一步解释这两种动物的危险,“你就是把靴子扎得再紧,壮硕的蚂蝗也能钻进去,一觉醒来,蚂蝗都胀死了。那里的蚊子特别大,被蚊子咬过后就会发烧。都是毒蚊子。
远征军老兵没有身份证,是因为历史背景和特殊情况导致的。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身份证并不像现在这样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下,记录个人身份的手段相对简单。抗战结束后,一些远征军老兵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全融入社会,他们的身份文件也因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而缺失或丧失。
原因如下:服装就像叫花子。对《团长》一剧,远征军老兵们最不满的,就是剧中的服装、装备等。黄绍甫说:“我们都是用美式装备,服装整洁,哪像电视剧中那样的叫花子?到印缅后就以美军全副装备投入严格的军事训练,然后才允许投入对敌作战。
李英才,这位抗战老兵,对与日军的英勇战斗记忆犹新。1918年,他出生于泰国曼谷的一个华侨家庭,父母分别是摄影师和裁缝,家中兄弟四人,生活不算富裕但温馨。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正值李英才在泰国易三仓学院攻读英语文学,他毅然决定回国,加入了黄埔军校第六分校步兵科学习,准备为国家的安危贡献力量。
对于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政策,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和相关部门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例如提供医疗保健、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帮助,同时加强宣传和弘扬他们的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他们。我们应该尊重这些老兵,因为他们是中国军队的英雄,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随后,他与其余6名回国探亲的远征兵一起飞到腾冲,拜访之前的战友。这让老人十分激动。这一次的回国之旅让刘召回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变化,不过不他还是在2017年1月去世了。94岁的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一生被未能与家人团聚的遗憾所包围。结语 关于刘召回无法回国的原因,并没有多少人知晓。
野人山转战记:一位远征军幸存老兵的战地日记作者简介
朱锡纯,这位86岁的老人,是一位在烽火岁月中幸存的远征军老兵。他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三星村,于1941年在湖南东安参军,加入了新编二十二师,起初担任文书上士,后晋升为政治部准尉,1942年又成为少尉录事。同年,他随军入缅,与英军并肩作战,对抗由仰光登陆的日军。
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老人,这可能也跟他当初抗战的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
8月15日,居住在缅甸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光钿于当日凌晨3时去世,享年100岁。李光钿先生追悼仪式将于17日9时举行。李光钿,云南宣威人,中国远征军老兵,1939年报名参军离开家乡。经过了一年的封闭训练,他随部队去了曲靖,又去了永平。1942年,他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在中国和缅甸的边境同日军作战。
野人山转战记:一位远征军幸存老兵的战地日记媒体
湖南平江县籍老兵朱锡纯,1939年加入远征军,1942年在野人山与日军激战,这段艰难的转战经历,他亲历了无数生死考验。在遮天蔽日的野人山,他所在部队遭受断粮、疫病和危险环境的考验,8000人的队伍仅剩557人生还。
2月1日,大年初五,张体留迎来第90个生日。然而,这一次,这位留在腾冲的川籍远征军老兵,再无法同四川亲人热闹团聚了。当天下午1点,这位曾参与腾冲焦土作战,最终留在腾冲生活,且唯一健在的川籍远征军老兵,安详离世。随后,张体留归队消息传到川内,引发众多志愿者惋惜。
缅甸战场结束后,内战紧接着就爆发了。这批人很多都是不愿意去打内战,就当了逃兵。而且他们打了那么多年仗了,也实在不想打了,就留在缅甸。1949年之后他们就不敢回来了,那个时候回来是要掉性命的。
原来,一次在贵州举办的老兵关怀计划典礼上,主办方在现场张贴了很多战争时期的珍贵照片,让老兵们能够缅怀自己年少时的经历,这个小孩子微笑的照片同样被张贴了出来,结果没想到在这个照片前,有一位89岁老人老泪纵横,喃喃道:这是我啊,这才让人们知道这个小孩子的真实身份。
有这样一位老兵,流浪异国他乡67年,却拒绝加入外国国籍,这位老兵就是李光钿。1921, 李光钿出生于云南宣威。1939年,刚满18岁的李光钿自愿从军。此时正值抗日战争关键时期,李光钿紧随部队艰难作战。入伍不到三年,他就被编入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忆:野人山最恐怖的不是日军,而是这两种小动物
。。。怎么说呢现在健在的远征军应该不少但是种种原因一部分得到了相应的地位和照顾,但是一部分人也有自己的原因隐姓埋名。不管怎么说国家不应该忘了这些人。这些人拿着命换过我们的今天。
没有,你是国军的,问问台湾的小马哥去
这可能是近代战争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战场,而这种战场既不是敌我的殊死搏杀,也不是枪炮硝烟弥漫,而缅北野人山这种看“杀人不吐骨头”的战场。表面上它郁郁葱葱、充满生机,一旦进入则“杀机四伏”。野人山位于中、印、缅交界处,绵延千里,纵深200余公里,这里树木苍天,终年不见阳光。
如果在体力耗尽倒下,短短几个小时就会成为森森白骨。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片原始热带森林里,瘴气、蚊虫、蜘蛛、毒蜂、吸血蝙蝠、蚂蟥、蚂蚁、毒蝎、毒蛇等,从四面八方向闯入者发起进攻。
70多年前,数万中国远征军将士为摆脱日军的追击,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进入野人山,目的地是回到祖国。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数字,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共有10万人,伤亡超过6万人,保守估计有4万人魂断野人山。
正如此,野人山让当年的幸存者谈之色变。1942年6月,已经溃不成军的数万远征军抛弃辎重,在杜聿明的带领下进入野人山。在正式进入野人山之前,杜聿明面对数万将士作了慷慨激昂地演讲:
“各位,接下来我们穿越的是九死一生的野人山,我们每个人都将会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野人山,它既是我们通往祖国的生路,也是我们走向死亡的鬼门关,最后祝大家好运。”可以说,远征军每走一步,身后都是战友的白骨。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想象远征军究竟面临了什么。为了保证通行,新22师师长廖耀湘率领全师走在最前面,他们手持砍刀硬是在密不通风的密林里砍出一条路,在湍急的河流上修建了木桥。
92岁远征军郑子煊对野人山的经历记忆犹新,他曾说:“很多战友没有被敌人打垮,却死在了吸血的蚂蟥和毒蚊子上。”郑子煊进一步解释这两种动物的危险,“你就是把靴子扎得再紧,壮硕的蚂蝗也能钻进去,一觉醒来,蚂蝗都胀死了。那里的蚊子特别大,被蚊子咬过后就会发烧。都是毒蚊子。”
在走出野人山远征军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这样一幕,“排长对我说,你快走嘛,平时你走得很快,谁都走不过你,今天怎么走不动了?我说我拉肚子。他说,拉肚子,恐怕你是想死了。我就对他说,你给我一颗子弹就行了,我走不动了。”
时至今日,野人山仍被缅甸 *** 划为生命禁区。当地生存环境依旧非常原始,除了一些土著在这里生活外,这里依旧是毒虫、猛兽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