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嵇康的故事
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当初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后来做了高官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理都不理,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炉火熊熊,嵇康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讲竹林七贤的故事如下 嵇康:嵇康擅长音律,古琴弹得神妙无比,据说他游玩洛西时,一古人赠其曲《广林散》,也有说此曲为一幽灵所传。
【原文一】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土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阮籍是三国时期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有趣和富有深意的故事。
嵇康,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嵇康》人物故事小传
《嵇康》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嵇康》人物故事小传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夜,晋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人。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老庄,好谈性理之说,博览群籍,学不师受。其行为多放诞不拘,越名教而任自然,因此遭人谗害,被杀。能诗,善文,精于琴。著有《嵇中散集》。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惚之间忘了回家。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到汲郡山中见到隐士孙登,嵇康便跟他遨游。
嵇康与山涛同列“竹林七贤”,都是魏晋之际的大名士。因为政治观点不同,他们的为政意向也大相径庭。 山涛追随司马氏,写了一封信给嵇康,推荐他去做官。
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作文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 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
竹林七贤的典故
竹林七贤典故是指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7个人的故事,具体如下:嵇康 嵇康擅长音律,古琴弹得神妙无比,据说他游玩洛西时,一古人赠其曲《广林散》,也有说此曲为一幽灵所传。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嵇康弹琴赴死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嵇康生当魏末晋初,正值司马氏积极篡魏之时。
《坚拒出仕》和《广陵绝响》。 《坚拒出仕》讲的是钟会盛礼前去拜访嵇康,遭到嵇康的冷遇,并且两人留下经典的对话。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时常聚在洛阳山阳一带竹林里纵情山水饮宴作乐的魏晋名士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因消极避世的不俗之才而世称"竹林七贤"。
这个故事中,嵇康被《广陵散》深深打动,它讲述的是聂政的悲壮事迹。那位神秘的客人教给嵇康这首曲子,并要求他发誓不外传。从此,嵇康经常弹奏《广陵散》,引来不少求学之人。
假如嵇康年纪大了那就是鱼玄机的师傅,情节参考 雪花神剑里罗玄和聂小凤 假如鱼玄机是嵇康师傅,情节参考杨过和小龙女 假如嵇康和鱼玄机是师兄妹。
嵇康有哪些故事
嵇康不但谴责了山涛,还批评了当时的司马集团,山涛知道嵇康为人正直,清高,对自己的责备也只是一种劝谏,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和嵇康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但是这件事却埋下了一个隐患,司马昭对嵇康的印象非常差。
历史上关于嵇康的生平资料非常传奇化与奇幻化,多见于野史小说,即使是作为正史的《晋书》中也存在着如同神怪故事一般的描写,这令他的生平记载严重缺乏有迹可循时间轴,令后世学者难以整理出一个准确而又可信的年表。然而事迹的模糊并不影响他的重要性。
中年男子惦着脚,双手扶在木门上,慢慢推开门,只留出一条小缝。只见,房间内水雾弥漫,洁白的柔背上,附在上面的水珠晶莹透亮。
钟会妙答嵇康小故事一则: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杨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45)嵇侍中;嵇绍,嵇康之子,晋惠帝时做侍中(官名).《晋书·嵇绍传》载:晋惠帝永兴元年 (304年),皇室内乱,惠帝的侍卫都被打垮了,嵇绍用自己的身体遮住惠帝。
广陵散流传至今,为何嵇康临死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
我认为绝响的是嵇康版广陵散。广陵散是嵇康根据古曲《聂政刺韩曲》改编的,他之前就有之后还有也不奇怪。
嵇康曾经写信和好基友山涛绝交,临死前,他没有把儿子托付给哥哥嵇喜,诡异的是,他反而将孩子托付给了山涛。 为什么呢?首先从主人公嵇康说起。
鲁迅的故事1881年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竹林七贤中,阮籍和嵇康关系亲密。对于司马政权的抵触心理虽然相似,但二人的行为却大相径庭。嵇康性真、刚烈,阮籍谨言慎行。
刘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然而矛盾的是,他的性情豪迈,不拘小节与阮籍、嵇康两人特别聊的来。
《晋书·嵇康传》里有一个故事: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求关于嵇康的故事
1、狂放任性
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钟会陷害嵇康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2、鄙视权贵
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
《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曹氏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3、隐于竹林
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4、仗义执言
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
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
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
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5、嵇绍不孤
嵇康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一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