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李商隐(有没有咏史的古诗?)

渐黄昏烟落雨 诗词教学 10

【历史】这是谁的诗

唐代李商隐的《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初唐时期诗歌创作 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一开始多抒怀言志或咏史之作,文风刚健质朴, 但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诗人。

杜甫有 咏怀古迹 五首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咏史》,作者: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此诗句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原文]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是唐朝诗人。 李商隐“五岁诵诗书,七岁弄笔砚”,因擅长古文而闻名,在太和三年,移家洛阳,结识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

有没有咏史的古诗?

《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咏史·李商隐 答案:李商隐的《咏史》是一首深具历史感慨的诗篇。它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历史变迁的巨大背景与个人境遇的强烈对比。此诗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理解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它充分展示了李商隐诗中的深邃思想和高超艺术。

李商隐咏史诗往往借助抒慨、设问、反问等方式,在篇末将全诗意蕴凝聚起来,以加强咏叹情调,也使整首诗显得奇警遒劲而又韵味深长。他的《隋宫》如此,《马嵬》、《梦泽》等也是如此。纪昀说:“结句是晚唐别于盛唐处,若李、杜为之,当别有道理,此升降大关,不可不知。

解析:咏史 作者: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1,一片降旗百尺竿2。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3?1.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人们比之于盛唐诗坛上的李白与杜甫,因称之为“小李杜”。

“历览前贤国与家”的出处是哪里

“历览前贤国与家”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历览前贤国与家”全诗 《咏史二首·其二》唐代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咏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原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2],岂得珍珠始是车[3]?运去不逢青海马[4],力穷难拔蜀山蛇[5]。几人曾预《南薰曲》[6],终古苍梧哭翠华[7]。【注释】[1]咏史:原连七绝《十二楼前再拜辞》,题作《咏史二首》。

李商隐诗歌的成就及特点 政治诗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的更为突出。

全诗如下:咏史 李商隐(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咏史二首·其二》;咏史二首·其二 【作者】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李商隐咏史译文

  1、原文。作者: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一、李商隐《咏史》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二、附原文如下: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三、赏析: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

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相对于一般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

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

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

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

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打乱。

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

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

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四、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