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出处 伯牙鼓琴原文和翻译出处
《伯牙鼓琴》是一则流传千古的知音故事,源自《吕氏春秋·本味》,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伯牙弹琴时,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流水,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领悟并给予赞美,显示出两人之间心灵的契合。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简单翻译为: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曲。伯牙弹起了《高山流水》。
伯牙绝弦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全文如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鼓琴》节选自《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人俞伯牙和钟子期,虽然社会地位悬殊,但却因琴曲相识相知的故事。全文如下:伯牙鼓琴战国 · 吕不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原来的名字?
伯牙鼓琴没有原来的名字,《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该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在《吕氏春秋·本味》《琴操》等古籍中有记载。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伯牙绝弦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全文如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至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改写 从古至今,人们把善于欣赏音乐的人比做“知音”,并且用它来比喻彼此非常了解的知心朋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伯牙鼓琴》文本解读是什么?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这篇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原文如下:伯牙善鼓琴,陈王赏之以百金。幸人曰:“王赏之以百金,何其宝也?”伯牙曰:“非也。此琴者,有伯牙,则为之鸣,如桴鼓之振也;伯牙不在,则为之死,如无瑟之铉也。此其为物也,其功如是。
《伯牙鼓琴》属于文言文。 《伯牙鼓琴》节选自《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人俞伯牙和钟子期,虽然社会地位悬殊,但却因琴曲相识相知的故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出自先秦《吕氏春秋·本味》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选自列子汤问还是吕氏春秋?
伯牙鼓琴选自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选自《列子》,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伯牙鼓琴》节选自《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人俞伯牙和钟子期,虽然社会地位悬殊,但却因琴曲相识相知的故事。《伯牙鼓琴》全文翻译: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一会,伯牙子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好,就像那汪洋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伯牙子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贤者也是这样。虽然有贤者,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f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古琴 高山流水中俞伯牙演奏的是: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伯牙,古代善鼓琴者。伯牙鼓琴指伯牙所弹的琴曲意境高妙,锺子期能深得其趣。后比喻作品的高妙及知音的心心相印。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出自先秦《吕氏春秋·本味》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
注释
鼓:弹奏。
听:倾听。
绝 :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
--------------------------
简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
伯牙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