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作者简介(《黄河颂》)

山海施雨辞 诗词大全 1

黄河颂音乐内容?

《黄河颂》的主要内容: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她为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

曲作者:冼星海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2002年1月28日),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党员,现代诗人、文学家。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黄河颂【作者】光未然 【朝代】现代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黄河颂》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光未然,现代诗人,文学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黄河颂》的主要内容: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她为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

黄河颂作者仅仅是写黄河么?

黄河颂不仅写黄河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奋斗史 黄河颂不仅写黄河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奋斗史

作者:光未然(1993年至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著作颇丰。1913年11月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词作者: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

《黄河颂》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黄河颂》的作者是光未然。《黄河大合唱》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自幼投身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他开始发表作品,同年发表的歌词《五月的鲜花》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由阎述诗谱曲后广为传唱。

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

《黄河颂》的主要内容: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她为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

作者:光未然,男,(1913—2002),原名张光年,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多种病痛的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之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40年的心愿。

黄河颂的作者的生活背景?

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边上,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与坚强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里的黄河精神指的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不断奋进、不断发展的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的精神。

作者为光未然。《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一个乐章。《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又称《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作者简介 黄河颂的资料

《黄河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郭沫若所作的一首长诗,描写了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

郭沫若于1935年在陕北创作《黄河颂》,当时正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面临着极其困难的时刻。他通过对黄河这条长江之母的讴歌,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同时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

《黄河颂》在1935年12月刊登在《申报》上,并被收入郭沫若所著的《悲壮的黄河》一书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黄河颂作者:光未然。

2、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2002年1月28日),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3、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写日记,他开蒙甚早,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外语、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古代文论、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之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40年的心愿。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2002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张光年文集》的编审工作后,于2002年1月28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9岁。

标签: 黄河 光未然 大合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