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意义(平型关战役胜利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人间客水中月 诗词教学 1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何在?

关于平型关大捷历史意义是: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抗日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坚持抗战的决心和勇气,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

意义:平型关大捷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

平型关战役的历史意义

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2. 该战役提高了中国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首战平型关》是一部反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影片,主要讲述了中国军队在平型关一战中奋勇作战,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如下:里程碑意义: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中首场战役性胜利,平型关大捷提升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在抗战中的地位与影响。这场战役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强意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鼓舞人心:平型关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展现了我军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这一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重大胜利,彻底打破了日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它不仅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还有力地驳斥了国内存在的“恐日症”和“亡国论”,坚定了全国上下坚持抗战的决心。

同时,提高了中国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

意思是回忆,追思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取得平型关大胜利的一首诗。

平型关战役胜利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首先破除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升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2. 此战也提高了中国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在华北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3. 在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根据地建设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欢迎。

平型关大捷使抗日军民士气大振,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热情,增强了抗战必胜信念。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二次大胜利(第一为1933年喜峰口战役),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极大地提升了抗日军民的士气,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并增强了大家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心。这是自中国抗战爆发以来取得的第二次重大胜利(第一次是1933年的喜峰口战役)。这次胜利不仅击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振奋了全国民心,点燃了抗战的热情。

平型关战斗中115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二人。

平型关战役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是不是抗日战争取得的最早的胜利?

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中国民众熟知“平型关大捷”,但实际上,林彪率领的八路军115师所打的平型关伏击战,只是整个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平型关战役是国民党第二战区拟定的“太原会战”计划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日战斗。八路军和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等各派系部队先后投入8个军近10万兵力,历时19天,在长达百余里的长城线上对日军进行了英勇抗击。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共同御敌的一次成功范例。在整个平型关战役中,国共两军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没能够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随后大同日军南下切断了平型关守军的后路。一个月后,日军先后突破娘子关、忻口,攻占了太原,二战区的太原会战和忻口会战相继宣告失利。平型关战役的实践,也使前线的八路军指战员认识到,在目前敌强我弱和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被动防御的情况下,只靠这样的战斗不可能阻止日军凌厉攻势,甚至可能会把我军微薄的力量葬送殆尽,只有通过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进行持久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平型关战役是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取得的最早的胜利。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9月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

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当时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扩展资料

“平型关战役”战斗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但在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伤亡官兵约5000余人之后,仍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

为速战速决,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之内投降。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平型关战役

标签: 平型关 八路军 日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