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犹如此原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是什么意思?)

人海听雨 古诗鉴赏 1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可叹,流年飞驰,就连树木也无法抵抗秋风苦雨,何况是长年在愁涛忧浪拍打下的自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短短的时间里树都老得不成样子了,人又怎么能经受得了年龄的催迫!出自: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辞赋作品《枯树赋》,原文如下: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 便弃官回乡。

原文为“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是什么意思?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人何以堪”原文及出处: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白话译文:当年汉南种下的依依杨柳,是多么袅娜动人。而今江边潭畔,柳叶片片摇落,让人感到多么凄婉。时光的流逝,春秋的交替,人又岂能逃过岁月的沧桑呢?

原文: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树犹如此什么意思?

树犹如此的翻译 - 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树犹如此的翻译 - 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出自——南朝刘义庆等《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原文: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译文: 桓公北征的时候经过金城,看见原来种的树都长大了。就说: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出自南北朝时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也有: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出自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节选: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

春日负暄,我坐在园中靠椅上,品茗阅报,有百花相伴,暂且贪享人间瞬息繁华。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短短的时间里树都老得不成样子了,人又怎么能经受得了年龄的催迫!

这两个不是一篇文章的吧,“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出自:《世说新语》——西晋大将桓温 原文: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该典故出《世说新语言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一典故。这句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文是桓温北征经过金城时,看到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十围(形容树干粗大),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出自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出处: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注释:(1)桓公:桓温,曾为琅琊郡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意思是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

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情何以堪”源自《世说新语》中的一句话,原文为:“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句话以柳树的凋零比喻人生的沧桑,感慨时光易逝,情何以堪,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情何以堪”常被引用,用以表达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打击与变故时,感情承受之艰难。

这首词下阙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了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

出处:《世说新语》: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意思是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词人借“树犹如此”这个典故抒发了:

一是表明自己不愿学张翰(季鹰)于国事不顾、弃官归隐;

二是表明家乡已被金侵占,有家难归。或:思念家乡、渴望收复中原的心情。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表达词人忧惧国事飘摇,时光流逝 ,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出自宋朝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尽管秋风吹,像季鹰不归?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扩展资料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2]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标签: 季鹰 原文 田问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