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枢密使是几品官?
宋朝的官制比较复杂。北宋的枢密使是差遣的职事官,没有品阶,具体的品阶要看本官。宋神宗元丰改制后有较大变动,南宋初年重新设置枢密使定为从一品。
官品低者只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或“管勾安抚司事”。南宋初期_各路均设安抚使司_唯广东_广西两路仍于“安抚”前加“经略”二字。一般以各路最重要的州府长官兼任安抚使_如系二品以上_则称“安抚大使”。安抚使掌管一路兵民之政_有“便宜行事”之权_实际上成为一路的第一长官。
武德大夫:这是一个荣誉性的官职,通常授予有武功的人,其地位较高,但具体的品级会根据不同朝代有所变化,大致相当于朝廷的高级官员。2. 楚州安抚使:安抚使这一职位在宋朝是地方的高级军事长官,负责一州的军事和民政,其品级较高,可视为二品官员。
以清朝官制为例: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大学士兼直省总督;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楚州安抚使相当于楚州市长,正三品官,安抚使是路一级的最高官员,因为宋代“路”一级是派出机构,没有行政长官。兵马都总管,正三品官,相当于现在的正团级。驻地为楚州的地方军队最高长官。北宋一级行政区划为“路”,全国共划分为二十三路。
没品,这只是一种差遣,具体要看官员本身寄禄官品级,如果以二品寄禄官以上充任安抚使就是安抚大使,常见的是诸司使充任,一般就是三到五品,四品充当居多,也有七八品充当该差遣的,通常称为“管勾安抚司公事”宋代官制特点就是本官为寄禄官官格,作为升迁和领俸禄的依据,具体干什么看差遣。
古代的官员等级有哪些?
曹魏時期開始以品級來區分官階的高低,全國文武官員依照九等分級,從一至九順次而下;每一等級中又分為正從兩級,如三品中有正三品、次三品之別。
安抚就等于是安慰、慰籍的意思。 意指,一个人伤心了,需要有人安抚或者安慰、慰籍、照顾,同属关心。
小公是组织部出身,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宋朝的经略安抚使通常是五品或六品的官员。在宋朝时期,经略安抚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官职,主要负责一路或数州的军事、民政和财政事务。其品级通常为正五品或从五品,有时也会高达正六品或从六品,具体品级会根据官员的资历、能力和皇帝的任命来决定。
属于三品官职哦 “经略”是北宋军职“经略安抚制置使”的简称 北宋的“经略”不仅仅是“掌管边疆军民大事”的官儿,而是设在全国各路长官兵民之政的长官。特别是北宋末期,此时的路分得很多,各路都选派官品高、忠于皇室而有干略的人充任经略安抚大使。
宋江最后的官职相当于从二品官。宋江在《水浒传》中的生涯发展,最终达到了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地位。为了理解这一官职等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述:1. 武德大夫:这是宋江的一个头衔,是古代的高级军官职位。
水浒中最后宋江等人都被封什么官,几品?
宋江被封为先锋使,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官阶为五品。卢俊义被封为副先锋,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官阶为六品。吴用被封为军师,授武胜军承宣使,关胜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官阶为六品。
【宋朝四百军州咋回事,宋江相当于省军区司令,朱仝太平军节度使是军长吗?。
安抚使是二品以上的官,安抚使是中国古代官名,为由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隋代曾设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兼职,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争或受灾地区,称安抚使。官品低者称管勾或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陕西、河东、广南等路,以关系至要,称经略安抚使,以直秘阁以上充任。
楚州安抚使,是正三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市委书记。宋江担任的是淮南东路的安抚使,衙门在楚州城内,因此又称楚州安抚使。这个官职比知州大。宋朝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安抚使是路一级的最高官员,因为宋代“路”一级是派出机构,没有行政长官。
武德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级别的官~~~在当时属于3~4品~~~ 希望采纳为答案。
从六品是什么官?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
宋江的职务武德大夫是从七品第二十八阶,军衔相当于现在的上校。楚州安抚使,正三品官,驻防楚州,相当于淮南东路省委书记。兵马都总管,正三品官,相当于淮南东路军区司令。南征方腊之后,宋江被升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武德大夫是从七品第二十八阶,军衔相当于现在的上校。
,属于正二品或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经略安抚使是唐代边疆地区设“经略使者”。“观察使者”还兼经略使。宋代沿边大将都兼“经略”。此后大多经略安抚使统管军民。明代只称“经略”而不称“经略使”,官阶比总督略高。清代经略大臣在封疆将帅中居第一位,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宋江的官职最终被定为武德大夫,这是一份正七品的武臣寄禄官。然而,他担任的楚州安抚使这一职务是不准确的,因为宋代的安抚使并非以州为任命单位,而是由路级行政区来委任,如福建路安抚使、两浙西路安抚使等。
安抚使相当于什么官职
安抚使是二品以上的官,安抚使是中国古代官名,为由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隋代曾设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兼职,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争或受灾地区,称安抚使。
官品低者称管勾或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陕西、河东、广南等路,以关系至要,称经略安抚使,以直秘阁以上充任。其官署名安抚使司,亦称为“帅司”。元代仅于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参用土官。
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军事长官。
安抚使是中国古代官名,为由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隋代曾设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兼职。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争或受灾地区,称安抚使。
宋初沿之,在诸路置安抚司或经略安抚司,以朝臣充任,掌一路军政之事,称帅司。为诸路灾伤及用兵的特遣专使。后渐成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以知州、知府兼任。
扩展资料:
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始设西川、峡路安抚使,泾源等十五军州安抚经略使等。以后,凡诸路遇天灾及边境用兵,辄派安抚使“体量安抚”,事毕即罢。
仅陕西、河东、河北及两广等路常置安抚使司,掌管一路民政,以知州兼任安抚使,但必须由太中大夫以上或曾任侍从官者兼任,官品低者只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或“管勾安抚司事”。
南宋初期,各路均设安抚使司,唯广东、广西两路仍于“安抚”前加“经略”二字。一般以各路最重要的州府长官兼任安抚使,如系二品以上,则称“安抚大使”。安抚使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有“便宜行事”之权,实际上成为一路的第一长官。
宁宗后,各路兵民之政分别由都统制司等分管,安抚使反成为闲职。
辽代,北面边防官中设有西南面安抚使司、九水诸夷安抚使司,南面将官有东京安抚使司,各设使领之。
金安抚司原名宣抚司,后改,其长为使,掌镇抚、边防及刑狱诸事。另设上京、东京路等路按察司并安抚司,设使领之,除专管猛安谋克事务外,其它职掌与安抚司基本相同。
元初,部分地区曾临时设安抚司,后只设于云南、四川、湖广行省的民族地区。安抚司设有安抚使一员,另有达鲁花赤及属官若干。
明清两代沿袭元制,于少数民族地区设安抚使司,安抚使为世袭的武职土官。入民国后,仍有存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