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为什么一般人不能学?
素书一般人不能学是因为内容博大精神。因为《素书》言语虽少,确实包含广阔,道家,儒家,以及其他各家的各种思想都包含其中,想要全面理解的话,没有广阔的学识和深厚的底蕴确实难以学会学懂。
之... 后来为了形体结构平整,位于下部的火形演变成“灬”。 “然”字本义是燃烧。《说文》:“然,烧也。”徐铉注:“然,今俗别作燃。
黄石公的《素书》——深入理解“本得宗道章”的俗解 世人往往轻视《素书》的价值,却不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核心章节“本得宗道章”揭示了其真谛:仿佛神助般的力量源自内心的洞察与德行的修为。“本德宗道章”意味着立德之根本,道法之源头,它要求我们志向坚定,笃行不渝。
《新解新悟大国学·素书全解》这本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书籍,将黄石公的《素书》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出来。自古至今,无论是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还是个人得失的微观层面,谋略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品德高尚,可以让人心悦诚服;诚实可信,可以统一不同政见;以义当先,可以服众;才识杰出,可以分辨历史上的得失;贤明睿智,可以明析当下的事理,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俊”。
《素书》就是一本让你看清本质的书。通过素书,看到我们生活和生意的本质。 我们以往理解德,更多是这个人很好,很善良,品行很好,这种人叫有德行,所以经常会听到厚德载物。做个好人,做个善良,做个多帮助别人的人,那就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
新解新悟大国学·素书全解图书信息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版本:第1版 (2011年3月1日)丛书名:新解新悟大国学 平装:306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7511707149。
素书全解图书目录,以古人的智慧阐述人生哲理。第一章“原始章”,张商英注解“天道始于开端”,王氏强调“原始”乃万事之始,五原则——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是立身之本。第二章“正道章”中,张商英指出“天道需正直”,王氏阐述人们应遵循正道,英杰们遵循道义,践行忠孝。
所以,以明示下者暗的意思是,领导者自以为自己全知全能,给予了下属过分详细的方案,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昏聩的。比如说战场上,当年王明和博古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给出的作战计划,连每一挺机枪的放置部位都给出来了,结果当然是损失非常的惨重,被人讽刺为崽卖爷田不心疼。
素书》《吴子》《将苑》《六韬》《兵迹》《武编》 《兵录》《阵纪》《战略》《尉缭子》《司马法》《阴符经》 《握奇经》《救命书》《守城录》《火龙经》《手。
(《春望》)有人以为杜甫家里藏书很多,价值万元。殊不知这“家书”,就是指家人写来的书信。
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兵法?
《风后八阵兵法图》由黄帝与其大将风后研创。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
素书》《吴子》《将苑》《六韬》《兵迹》《武编》《兵录》《阵纪》《战略》《尉缭子》《司马法》《阴符经》《握奇经》《救命书》《守城录》《火龙。
首先是"同人",不是"同仁" ------------------------------------------------------------- 原创。
知地理,则各处山川地形、都邑郡县了然于胸。知财赋,则明一代之经济。财赋为国家运作之基础,故知全国财赋之分布,治国者当务之根本也。
素书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是一部深度解读谋略智慧的书籍。自古以来,无论是社会宏观变迁还是个人生活中的起伏,谋略无所不在。其中,《素书》这部著作尤为引人注目。尽管篇幅不长,但其影响力深远,堪称中国谋略史上的瑰宝。
素书全鉴(5)
【张氏注曰】里之所在,谓之义;顺理决断,所以行义。赏善罚恶,义之理也;立功立事,义之断也。【王氏点评】量宽容众,志广安人;弃金玉如粪土,爱贤善如思亲;常行谦下恭敬之心,是义者人之所宜道理。
兵法书籍不完全记载有:《八阵总述》 《美芹十论》 《太公兵法》 《百战奇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太公兵法》佚文附录 《便宜十六策》 《乾坤大略》 《太。
貌合心离 也即“貌合神离” 貌合神离 ( mào hé shén lí ) 解 释 貌:外表;神:内心。
《素书》说:“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无误。”这一点,高顺做到了。高顺也有资格做一个名将,他的部属仅有七百多人,平日的铠甲战具都修缮得精练整齐。每逢战事,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们给了他的部队一个称号——陷阵营。
为什么一般人不能读素书?
实际上,素书并非不能为一般人阅读,它的道理虽然深邃,但并非遥不可及。问题在于,书中蕴含的道家、儒家和其他思想需要相应的学识和理解力去领悟。普通人尽管可能难以全面掌握,但通过抓取其中的关键点,结合生活中的实践,依然可以从中学到宝贵的知识和智慧。
曾被宋徽宗看中,破格提拔他做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在处理公文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
历史人物变成神话人物的例子在中国非常多。东汉之后中国民间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人造神运动。
孙悟空! 《西游记》里孙悟空法力无边,最令人羡慕的是他的七十二般变化,从心所欲,无所不能。 孙悟空不仅神通广大,性格也非常生动可爱。
素书全文
《素书》,另名《钤经》,又名《玉钤经》,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素书》节选: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素书》中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及“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
黄石公素书序
摄褒信县令将仕郎太
常寺协律郎魏鲁上
黄石公盖镇星降灵,昊天长瑞,助圣君之德,资贤臣之谋,述五常之规仪,垂不朽之教诚。上有道德治国之行,中有全身保命之术,次有霸业匡邦之理,备而无遗。子房得之,一匡天下;武侯习之,独霸三川。呜呼君如,礼乐生知,机钤天授。未有道德仁义不合於斯文,而成功业者也。鲁,巖谷贱士,滥窥圣玄,言质而既惭不文,义浅而莫穷幽旨,有所讹谬,以俟将来。
黄石公素书
五者一体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夫有道者必有德。德者必怀仁。既怀其仁,必行其义。故有道、德、仁、义之君,必以礼下於人。是以道、德、仁、义、礼五者,阙一不可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各得不失其由。
君不违民利,使民遂成其性,为之道理。
德者,人之所得,使人各得其所欲。
为君之道,处其厚,不处其薄,法於天道,不言而信。
仁者,人之所亲,
为人君亲万姓皆如赤子,使民仰之如慈亲,故云人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慈者,常念万物、恐失其所谓之慈。惠者,赐也,与也,重人之才而与方便、各得其所谓之惠。恻隐者,能悯恻于微细,忧及于人,常念之如赤子也。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成功立事。
惩奸劝善、济弱扶危谓之义。赏善者,不以私嫌而废功。罚恶者,不以亲戚而免诛。然後可以成功立事也。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为人君之长,昼夜恭勤于礼节,乃能化被于人伦,令尊卑有序,使非法不行,谓之传教。《诗》云: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故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
能审乎盛衰者,谓之贤人。君有道即就,明其盛也,君无道即隐,明乎衰也。通乎成败者,君有道能匡君之美,君无道终不同其丑而故为恶也。虽居败世而不亡身,故云通。
审乎理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君有道则理,可就而成之;君无道则乱,可拾而去之。故曰去就之理也。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潜者,隐也。贤人君子混于世,非遇明君而不显其道。故曰待其时也。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君臣道合,能建立事功、华夷归德,自然位极人臣。若非道而处,虽得之,不久也。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世之功。
机者,谋也。夫人藏机于心,如弩之有关也,若审其物而发,则物无不中。乘其时而动,即物无不成。故弩不可虚发,机不可乱施。弩虚发即狂,机乱施即败。惟得时而动,得机而发,则如神而成功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没者,隐也。言君臣道不相合,不可以赞,则隐之于世。身不可妄仕;身不仕,无祸及也。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于後世,谓之圣人。,
言行此道者皆履于高贵,名播後代,是以谓之圣人。
正道如生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
不顾小节而谋远大,是谓有德。
信足以一异,
天之於人无言,而四时行,寒暑不差毫釐。故君子法於天,不可无信。设彼法度,终始如一。
义足以得众,
不私於财,不厚於己,然後能伏其众也。
才足以鉴古,
才,非文才也,谓公才也。能思前王之行有美德者行之,其不善者省而非之,此为鉴古。
明足以昭一下,
夫君子处人之上,如镜在台,无物不照。能参人是非,故为明君也。
此人之俊也。
行此五事,得名之俊才也。
行足以为仪表,
所行之事,动合规仪,众取则於我,而为仪表。
智足以决嫌疑,
避嫌远疑,是为有智。
信可以守约,
受君之命,虽万里越境而守信,不可移也。
廉足以分财,
不厚己而薄人。
此人之豪也。
能行斯四者,得名之豪士。
守职而不废,
不旷其位而行令,谓之不废。
处义而不回,
事君尽忠、见危致命而匡救不移,谓之不回。
见利不苟得,临难不苟免,此人之杰也。
非道之利,岂可苟得乎?合义之难,岂可苟免乎?是谓人杰。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君若躭玩於一事,则使民废其业,竞以所好来求宠也。多欲,即牵累其心。是以不躭、不欲,自然无其累也。
抑非损恶,所以攘过。
抑者,遏也,遏其是非之心。损者,灭也,灭其造恶之事。可以除己之过。
贬酒节色,所以无污。
酒色於人,损而无益,使人神不清、智不明。神浊即喊筭,智暗即听政不审也。
避嫌远疑,所以不俟。
处於嫌疑,宁无祸息?
博学切问,所以广智。
前王之教,传於典籍;博而览之,以成学业。切问者,有不明之义,切而问之,以广其智。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高行者,处下而不深,居众而不羣,谓之高行。微言者,习先王典诰垂教之言以化人,谓之微言。专而行之,谓之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恭恭於物,人能敬之;俭约谦和,可保终吉。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计不深而铃败,虑不远而铃忧。故君子深远计虑,而能不处於穷极之地也。
亲仁友直,所以扶坠。
亲於仁人,结彼直友,即能不怠其身於祸害。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恕人之短,藏己之长,不傲於物而行恭敬,即无人不接矣。
任能使才,所以济务。
良匠无弃材,良将无弃士。度彼才能而用之,故名济其务。
绝恶斥谗,所以止乱。
闭谗说之门,塞奸邪之路,行於正道,固无祸乱也。
推本念古,所以不惑。
君子叉思其本末,不躁而求进於古先,无不立功业而成大名,所以不惑。
先揆後度,所以应卒。
军机尚怯,故兵书曰:其要在豫谋,是以有备无息。不豫揆度,何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君子之性如水,能就其方圆,不可固而执之,必能变通,故可解其结。
括囊顺令,所以无咎。
不累非道之财而能济众者,故无灾害。
獗獗挺挺,所以立功。兢兢业业,所以保终。
不堕不慢,初终如一,所以长守其贵也。
德宗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於筹谟,
小人以力争,君子以谋胜,是以良将不战而胜。故力事不如谋成。
安莫安於忍欲,
忍其所欲则心神不挠,心神不挠则四体安宁。
先莫先於修德,
修德为百行之先,故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乐莫乐於好善,
崇奉正教,敬仰神只,谓之善。
神莫神於至诚,
至诚感神,从精诚发于心,叉能动天地、感鬼神矣。
洁莫洁於慎浊,
戒慎无染,可致高洁。
吉莫吉於知足,
任直体道,不非理以求富贵,故常保吉庆。
苦莫苦於多愿,
多愿而少得,叉苦於心也。
悲莫悲於精散,
形者,神之屋宅也。精散则形枯,形枯则神无所居,为阴鬼所侵。虽金玉满堂而不可赎其身,妻子至亲而不可延其命
病莫病於无常
君子之性必有常度,苟或不常,是为病也。
短莫短於苟得,
不以其道,苟而得之,是为不久长也。
幽莫幽於贪鄙,
责求向己,鄙恡於人,此是小人之行,故云幽。
孤莫孤於自是,
人君常执自是以责人非。众聪不与共听,众明不与共视,岂不孤矣?
危莫危於任疑,
既怀其疑,即不可任。若任所疑,叉致死祸。
败莫败於多私。
向公无忧,多私必败。
尊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浅
明不可炫藏,其心不能自炤,可谓浅矣。
有过不知者蔽,
君子日新其德,虑恐有过不自改乎。
迷而不反者惑,
日月时有亏盈,人岂无过?不患有过而息不改,是不惑矣。
以言取怨者祸,
不虑其远,以言伤人,既取其怨,久而成息。故曰:口是祸之门。
令与心乖者废,
令不可以心乖,即民不敬。
後令谬前者毁,
法令谬行,即毁谤起。
怒而不威者犯,
君子不重则不威。既无威德,小人是以犯之也。
好众辱人者殃,
折辱於人,为众所耻。积怨蓄怀,久而成殃也。
戮辱所任者危,
曾受无辜之辱,不可任之。得权得使,铃危也。
慢其所敬者凶,
合归敬者而反慢之,必招祸矣。
貌合心离者孤,
貌与心乖者,事多不同道。既寡其朋,铃孤独也。
亲佞远忠者亡,
不纳忠良之言而听谗邪之说,良臣去国,奸佞在朝,此为灭亡之本也。
近色远贤者昏,
好色而不亲善事,此为昏乱之君也。
私人以官者浮,
才器无堪而强处於禄位,如涯之在水,浮而不久也。
女谒公行者乱,
内戚外连,公行私事,此乃祸乱之本。
羣下外思者沦,
思归於外,即多离心。援寡德孤,沦亡之兆。
上下相违者散,
君臣贵和,息在不睦。上违下拒,可散可离。
上下相怠者无功,
上下相承,功齐天地。是非各异,何功而成?
上下相易者倾,
以势夺权,以财易位,君臣俱倾危也。
凌弱取胜者侵,
倚尊凌卑,强取胜功,是谓侵欺,故非有德。
名不胜实者耗,
张彼虚誉而无实功,其名日消,其道日耗。
略己责人者不治,
显己之长,责人之短,自恃其能,必不治也。
自厚薄人者弃,
自厚薄人,人不同心,故多弃叛。
以小过弃大功者损,
以小过掩大功则使徒进,日减其志,故可损也。
行赏恡色者沮,
既疑勿使,既用勿疑。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穷问尽理,量罪行诛,使不受於无辜,以道教化,谓之得,众人皆聚而归化也。不量轻重,不穷词理而行诛灭,令人恐惧,不复聊生,谓之暴虐,故散亡也。
小功不赏,大功不立。
重赏之下,铃有勇夫。
小怨不舍,大怨必生。
大人君子,法象天地,无不包容,不求小过于人,故天下无怨也。
赏人恨之、罚人不甘心者叛,
功大而赏轻则恨起,过小而罚重则人必不甘。
赏加无功者怨,
无功者赏,有功者怨。
罚及无罪者酷,
无罪者罚,善人被其酷暴。
听谗如美膳、闻谏如仇者亡,
乐谗言如饮美膳,闻忠谏似见仇讎,去道日远,不亡何待?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能有其有者,满而不溢,故安。无道之君责人之有,非残害者不可得也。
安礼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过,
拾小过而怨,是稀也。
患在不预定谋。
不预定谋、临难何悔?
福在积善,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祸在积恶。
积不善之家,叉有馀殃。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
守天之道,分地之利,何有饥寒之忧也?
安在得人,
苟得其人,人必匡以政,故仁者安仁。
危在失士。
士有宣力,匡君竭诚。为主反遭毁弃,则贤者退,国叉危亡也。
富在迎来,贫在後时。
智者预谋,愚者後动。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君子居止不挠进退之仪,是为有德。心若躁静不常,喜怒不节,人皆莫测,故多疑生也。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
慢上招祸,侮下情疏。君臣既疏,故无亲也。
近臣不重,远者轻之。
欲仰其君,先观其臣。良臣在朝,德先归於君。国无良臣,若车无辖也。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人君多自疑,不信忠直之言。若自诚信,则人化之情各尽诚,何劳疑矣。
枉士无直友,
枉者,曲也。夫好曲者必恶直,故云无直友也。
曲上无直下。
未有形正而影曲者。盖上不正即使下多委曲也。
危国无贤臣,
夫国之起祸,如身之有疾。善摄养者不使困弊,善理国者不致颠危。用忠信之言,其祸可救;从无益之计,其国必危。国既危矣,贤人何救?故云无贤臣也。
乱政无善人。
上以风化下,故小人随之也。
爱人深者求贤急,
昔周公欲成大国之,美,而求天下之贤,吐哺进宾,握髪待士,居上位而求天下之骄,辅成大业,垂芳万古,谓之圣人。
乐得贤者养人厚。
取鱼必香铒,縻贤必厚禄。以香铒求鱼,鱼可竭;以厚禄养士,士毕至。故得天下贤人聚而归之。
贤士徵不归,亡国之证。
君昏则贤去国。迎而不返者,是亡国之徵也。
国之将亡贤士先出。
徵子去商,仲尼去鲁。
地薄者,大物不生。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鸟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此皆喻君德不广,贤人无所容也。
山峭者崩,言山无基脚、峭拔而独高必。喻君无辅佐而必政危亡。
泽满者缢。
泽不及江海之广而易为满溢。喻量狭之君如泽之溢满也。
弃玉如石者盲,
玉石不分,贤愚不辫,如其盲瞽也。
羊质虎皮者辱。
不量才而用人,德不称其位。喻虎皮政于羊身,岂不辱其威仪哉?
衣不举领者倒,
举衣不从领叉倒,用人不量才铃乱。
走不视地者颠。
喻君子之德在乎宽审。不详不审,铃致颠坠也。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峻宇叉资於梁柱,明君须藉其良臣。辅佐非其人,如屋之无梁柱也,必致倾坏。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国以人为本。明君能理民怨,常察民心,以遵所欲。太公曰:国将亡而民先困池。
山欲崩者先亏基,国将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山以基为本,树以根为本。言亡其本,皆无以立也。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前车已覆,後车宜改辙。亡国之令,亦宜改之。反与同行,自贻倾灭也。
见已往,慎将来,恶其迹者豫避。
察彼兴亡之道,可见吉凶之源。恶迹之人宜改而避之,终无累也。
畏危者安,惧亡者存。
君子居安思危,所以长久。不思不虑,恣情所欲,自取倾亡也。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周公、文王以德伏诸侯而天下归之,有兵不战而取胜,有城不备而无敌,子孙相承八百馀年,谓之吉君。桀、纣之君纵彼凶暴,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积财如丘,以募勇士能拔山扛鼎者、能陆地行舟者、能舒钧断索者,勇力之人可及数千,立见亡败,身首异处,子孙灭亡,无道虽纵於一时,丑名自彰於百代,岂不哀哉。
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君行仁德,众所归之而成福。君行暴虐,众所攻之而致祸。
非曰神圣,自然所种。
黄石公谦言云:非吾能致人之吉凶,乃随人之所为而致其祸福也。
务善策者无恶事,能远虑者无近忧。
君子不务善策,如木不从绳;不有远虑,其何免于忧乎?
夫勇者可令进鬬,不可令持坚;
坚者,坚守。
重者可令固守,不可令凌敌;
重,仁德深重是也。
贪者可令攻取,不可令分财;
既能责财,必能亡命。
廉者可令主守,不可令进取;
孤守清洁,难与众合。
信者可令持约,不可令应变。
执情守信,爻无变通也。
五者各令随其才而消息之,即无不亨也。
黄石公素书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