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做到以德报怨吗?如果做到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境界?
同道认为老子的“报怨以德”真的是最高境界,最高智慧。有人问谁做到了“以德报怨”?我说我们中国就做到了。
直是正直,以德报怨不可取,以怨报怨同样不可取,都是过于偏激了,应该以正直的心,来对待那个怨恨我、伤害我的人,这叫以直报怨,这才合乎中庸之道。也就是说,别人伤害我,我就应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对等的方式还给他。用现在的话讲,这叫正当防卫,这是合法的,也是合乎情理的,这才是直心。
以德报怨的故事告诉我们,正义、善良和宽容的美德是较可贵的。在遭到别人的冤枉、误解或者不公对待时,我们不应该心存怨恨,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保持善良、公正和宽容,让真相和正义显现,带给自己和别人更多的和平和幸福。
第二种人是以德报怨的人 把别人的质疑变成自己进步的动力。如果让我选择,我更愿意成为第二种人,像石灰石一样,用包容、谅解的态度把生活中遭遇的“泼冷水”变成自己人生沸腾的催化剂。 中国自古便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说法。以怨报怨的做法无异于引火烧身、自掘坟墓。
个人交友,在通常的情况下,以德报怨一次,就会得到一个朋友,以德报怨十次,就会得到十个朋友。对于个人来说,以德报怨的具体显现,可以简化到一个手势,乃至一个微笑。我想,朋友们不妨试试这个“以德报怨”的“处世哲学”。
圣人孔子真的告诉我们要“以德报怨”吗?
第一部分(误解) “以德报怨”作为怨德之报方式是春秋时期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诸种怨德之报方式的一种。
"以直报怨"就是对"以德报怨"的一种否定。"以直报怨"的意思是用公平正直的态度回报怨恨。
亲爱的题主啊!你能不能先把词汇搞准了,再来头条提问呢?呲牙必报,有咧嘴必报吗?也可能我才疏学浅。这个词汇是你新创的吗?如果是,真的可喜可贺了。
“以德报怨”意指用善良和宽容去回应他人的不友善。但这种做法有时候会让人陷入困境,因为过度的宽容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的善良是理所当然的,并不会真正改变他们的行为。而“何以报德”则是在探讨,如果我们只懂得以德报怨,那么对于给予我们善意和善待的人,我们又该如何用更大的德行去回报呢?
您好,我是读心解万事,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生前不尽孝,有很多是在误解别人的,曾经我也误解过很多人,后来发现,这个事不是我们主观想的那么简单。
以德报怨的人心态。以德报怨,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能够做到以德报怨的人,往往是一个胸襟宽广、襟怀坦荡、宽容仁爱、以善待人、无私大肚的人,是一个纯粹善良、毫无私心的人,是一个值得深交、永远铭记的人。
你是个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人,还是一个容易放下的人?
谢邀。我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对于做人有治家三字经为证:绕膝乐,尽承欢:满庭花,笑把盏;无财帛,遗子孙;留学识,传后代;取不尽,用不完;学知识,要勤勉;... 谢邀。
你如何看待“以德报怨”?你认为动不动拿这个说法要求别人正确吗?
以德报怨在我看来的确是一种扭曲心理。别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了你。而你却不知感恩,觉得他对于自己的帮助不够,不懂感恩。就像蛇和农夫的故事一样,有些卑劣的小人就不应该去帮他,他们的眼里只有利益和自己。
这里出现的“报怨以德”是从主观感受上来谈的,大意是就算自己受到了伤害,但内心也要能不失为德。(注:此乃我牵强附会的意思,第63章既没有写“德”,也没有写“怨”,猜测可能传抄有误,“报怨以德”在此处其实显得很不搭。
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
不记仇,反而对伤害过你的人给予帮助。此成语中的德指的是恩惠,帮助的意思,怨是仇恨的意思,所以,以德报怨就是非但不记仇,还愿意去帮助伤害过你的人。以德报怨一词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的意思: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德报怨:[ yǐ dé bào yuàn ]
详细解释
1.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
2.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 【示例】:民国二十五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4. 【近义词】:感恩戴德、以直抱怨
5. 【反义词】:以眼还眼、 背槽抛粪
扩展资料:造句
1、 我们做人绝不能以德报怨。
2、他年纪虽轻,却能不计前嫌地以德报怨,令人十分钦佩。
3、中国人推崇以德报怨的态度,其实这未必妥当。
4、他的以德报怨,使歹徒深受感动,悔不当初。
5、与其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这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以德报怨 (汉语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