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多的诗句?
以下是几句描写雨多的诗句: 1.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描述了春天早晨的细雨湿润了大地,使得花朵更加鲜艳。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唐 ·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代·李煜《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借雨表达喜悦诗句,例如:“向来小旱烦忧恤,喜雨新来慰衰疾。” 原文如下: 次韵许节推喜雨 宋代 · 陈造 旧雨新雨不后期,丰年当复歌周诗。
形容雨雨势大的诗句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明代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原文,描述了一场急雨如何在高城之上挥洒,云层压低,雷声滚滚。雨停之后,却不知道龙的去向,只剩下一池草地上蛙声一片。2.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暴雨》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孤灯映窗灭,羁鸟就檐栖。暑令方炎赫,秋声忽惨凄。传闻涨江水,已断瀼东西。2.《暴雨》年代: 唐 作者: 韩偓 电尾烧黑云,雨脚飞银线。急点溅池心,微烟昏水面。气凉氛祲消,暑退松篁健。丛蓼亚赪茸,擎荷翻绿扇。
《暴雨》唐代 韦庄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译文:乡村里一到下图就会有很多的雷暴雨,早上暴雨倾盆而下,到了晚上天气又放晴了。《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五代 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倾盆大雨 [ qīng pén dà yǔ ] 雨水像从盆里泼出来一样。比喻雨大势急:战士们冒着~抢修堤坝。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译文:乡村一到夏天便常常遭遇雷雨,早晨暴雨如注,到了晚上却又转晴。3. 《暴雨》宋代 陆游 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译文:狂风怒号,似乎要掀翻屋顶;暴雨倾盆,犹如江堤决口。4. 《十月初一日夜雨大作》宋代 陆游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形容雨大好兆头诗句有哪些???
春雨贵如油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夜阑卧听风吹雨。
以下是几个形容大雨将至、乌云满天的诗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布衾多年冷似铁。
霢霂农桑野,冥濛杨柳台。 2.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3.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形容“风大雨大”的诗句有哪些?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梅尧臣《惜春》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戴叔伦《宿灵岩寺》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陆游《大风雨中作》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查慎行《登宝婺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带雨字却形容雨很大的诗句:《雨》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春日》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微雨夜行》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释义: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译文:乡村里一到下图就会有很多的雷暴雨,早上暴雨倾盆而下,到了晚上天气又放晴了。3,《暴雨》宋代 陆游 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译文:狂风大怒想要掀开屋顶,暴雨袭来像江水决堤那样迅猛。4,《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宋代 陆游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形容雨大的诗句
不带雨字却形容雨很大的诗句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形容雨大的诗句著名的有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忽:突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创作背景】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本诗是其第一首。
【赏析】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