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锡余以嘉名”出自哪里?什么含义?
该句中的“肇锡”二字在古代语境中具有嘉赐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给予或赋予某种好处或祝福。这里的“嘉名”则是指美好的名字或称号。整句话的意思是,某人或某物为我赋予了一个美好的名字或称号。
离骚第三段的翻译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屈原的父母通过仔细研究他的生辰,给予了他特别有意义的名字,体现了对他的深厚期待和祝福。《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抒情诗,以诗人自身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他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深关怀。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里的“肇锡余以嘉名”直译即为“开始就把美好的名字赏赐给我”,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出生时被赋予的尊贵名字的感慨。在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中,这个名字不仅象征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命名的慎重态度,正如古人所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
肇锡余以嘉名读音:zhào xī yú yǐ jiā míng。译文:一开始就将美好的名字赐予了我。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三册第2课《离骚》(节选)中“肇锡余以嘉名”的“锡”,编者将其释为“赐”。
回肇,开始的意思;以,把的意思。整句话应该这样理解:开始的时候把美好的名字赐给了我。应该是把字句,不过倒装句也没错。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故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形>大。《诗经•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②<形>对已故长辈的尊称。《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③<名>君主;皇帝。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先 ——秦 屈原 《离骚》 肇锡余以嘉名。
肇锡余以嘉名,翻译及句式
无论是直译还是通过倒装表达,都传递出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和寓意,成为了我人生旅程中的独特印记。因此,"肇锡余以嘉名"这句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更是文化与情感的交融,体现了中文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它像一幅精美的画卷,描绘出我生命之初的华丽起点,引导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他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他身披香草鲜花,具有美丽的华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他赤胆忠心,胸怀炽烈。(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他嫉恶如仇,鄙视群小。
肇锡余以嘉名,中锡字读音是cì。 锡汉语汉字 锡,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xī,形声字,最早见于春秋文字。
肇锡余以嘉名,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考虑,这句话应该是一个倒装句,具体分析则属于介宾结构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嘉名肇锡余。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原文节选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译文如下: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之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以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作品赏析
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以及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