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顾宪成(顾宪成简介)

椿织月 诗词大全 8

明史 顾宪成传 全文翻译

《明史·顾宪成传》的全文翻译是: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他性格刚正,喜欢直言不讳。在万历四年,他考中进士,被授为户部主事。因为反对权臣张居正,他被贬谪到桂阳州。张居正死后,他才被起用为吏部验封主事,后来又因事被贬谪为桂阳州判官,最后他干脆辞官回乡。

他选中了宋朝学者杨时曾经讲过学的东林书院, 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书院修复一新。

《家事国事天下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文章。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修养、家庭和国家责任以及天下大事的看法。

这个书院可以阻挡大臣复起,改变皇帝任命。大明天下,国家决策,都操纵在这个老百姓的手中。从古至今,如此牛的老百姓。无论是在野的顾宪成、高攀龙、赵南星,还是在朝的李三才,叶向高,都不是省油的灯,东林党既有社会舆论,又有朝廷重臣,实力雄厚。史云:明朝亡于党争。党争,起于此时。

顾宪成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卒于万历四十年。他已经62岁了。顾宪成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著作从0755到79000不等。顾宪成故居顾宪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研究了王明阳和陆九渊的“心学”。另一方面,他创建了林动学院。此外,顾宪成还是一位爱国者。他从小就渴望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为明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顾宪成简介

顾宪成简介 顾宪成,明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文学家和东林党领袖。他在明朝政治舞台上活跃,以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著称于世。顾宪成生于明朝中期,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他早年中进士,进入官场,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顾宪成以清廉正直、敢于直言著称,多次上书批评朝政弊端,为百姓请命。

安镇镇位于无锡市东部,由原查桥镇、安镇镇、厚桥镇合并而成,镇驻原安镇镇所在地。

明朝人顾宪成的字是琬德。顾宪成(1433年-1498年),字琬德,号度巨山,是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学者和文化名臣。他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成长于一个文化世家,深受家庭的教育和熏陶。他的字"琬德"寓意深远,表达了他对品德和学识的追求,以及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心愿。

顾宪成是明代的人物。顾宪成,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他生活在明朝的中晚期,活跃于政治舞台上。尤其是在神宗万历年间,他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士人,他对当时政治、社会的问题都有深入的见解,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主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这是一则对联,通常用以教育人既要致力于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二者要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对联出处: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题于无锡东林书院的对联。

明代的东林书院这个书院名字在明代第1次出现?

不是的。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

历史上,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明朝学者顾宪成之手。这副充满抱负的对联最初悬挂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讲堂,现时仍珍藏于依庸堂内。东林书院的重建历程始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官府批准了在东林书院遗址上的重建工作。

顾野王:南朝梁陈时的训诂学家、史学家,著有《玉篇》30卷。

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是明朝无锡泾里人,因修复并主持东林书院而被尊称为“东林先生”。他出生于1550年,幼年家境贫寒,却志向坚定,6岁即刻苦读书。他的学习态度深受颜回的影响,以学为乐,自题对联“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表达贫富观和苦乐观。

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逝世

顾宪成,或许你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是你一定熟悉这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这幅耳熟能详的对联就出自他手,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无锡泾里(今无锡锡山区张泾镇)人,中国明代思想家,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也是东林党的创始人之一。下面就跟随我一起走进这个伟人吧。

1595年的早春,一位昏死过去几次的病人又一次顽强地睁开双眼,46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又在他的脑海中流淌,他感慨万千,不禁口占一绝:“妄拟古 之人,岁月蹉跎忽至今。一息尚存应有事,莫将夭寿贰吾心。”

意见是说,我从小就立志要像古代的伟人那样做出大事业,但岁月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而今年近 半百,生命垂危,且一事无成。然而我怎能去考虑自己的生老病死呢?一息尚存就当奋然进取。这位病人就是明代进步思想家顾宪成。

矢志求学 关心国事

顾宪成,无锡泾里(今无锡县张泾)人。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9月17日)八月 初七,卒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6月21日)五月二十三日。顾宪成小时候家境十分清贫,他的父亲顾学开了爿豆腐作坊,但因家庭人口多,常常入不敷出,要 向人借贷,他家住的房子很破旧,不蔽风雨。

但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反而激发了顾宪面奋发读书的决心与进取向上的志向。他6岁就进私熟读书,即聪明,又刻苦, 而且怀有远大抱负。他在自己所居陋室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话:“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

颜回,是著名的学生,家里十分贫穷,但他不以为苦,师 从孔子,刻苦好学,以学为乐。顾宪成以颜回自喻,表达了自己的苦乐观和贫富观,希望做一个知识的富翁。

知识是海洋。顾宪成既不拘守于一家一说,也不厚古薄今,视野开阔,博览群书,涉猎百家,还读了大量宋代人的近作,如周敦颐的《太极图书》、程颢的 《识仁篇》、张载的《西铭》以及朱熹、陆九渊、邵雍、王阳明的著作。他善于掌握全书的主旨大意,不沉溺于训诂章句之类,所以吸收了很多有益的思想。

顾宪成在读书中,非常仰慕前贤先哲的为人,一心想仿照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思想举动去行事。他自撰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表达了他读书期间对社会的关注。当时社会风气不正,一些人品德很不端正,没有是非观念,注重私利,见风使舵。

顾宪成对这种状况愤愤不平,时时想找出 矫正的办法,做到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明万历四年(1576年),27岁的顾宪成赴应天(今江苏南京)参加考试,他在应试的文章《习书经》中指出:天下治理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只有选 拔、任用贤才,使之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使国家稳固、政治清明、民情安定。

同时,顾宪成还强调朝廷要广开言论,虚心纳谏,以法治国,注意总结前代的经验教训 以供借鉴,把国家的事情办好。由于顾宪成的文章立意远大,分析透彻,结果以第一名中举,时人将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顾宪成从此名闻遐迩。

万历八年 (1580年)解元顾宪成赴京参加会试,又被录取在二甲第二名,被赐进士出身。当时,得中进士的人就可进入官场,顾宪成从此也就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投身 到了社会激流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