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练习题(敬业与乐业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

越山河见你 诗词大全 11

仿写敬业与乐业的议论文,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是毋庸置疑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见识、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阅读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世界和文化。

引用朱子的话是运用道理论证,有力地阐释了什么是敬;引用曾文正的话,同样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敬业的重要性,从而证明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

【答案】: 【课堂同步】 wù mì gōu lóu pōu xiè dú xiàn mù 章 义 副 聒 业 群 事 愤 A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1.我们要敬业(2分)2.道理论据。(1分)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意近即可)(1分)3.不好。(1分)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使论证内容不全面,论证过程不严密。

求《敬业与乐业的》的一些练习题!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观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2.<敬业与乐业>一文的观点来源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两句话,引用名言。

1。乐业 ,凡职业的乐趣 3。居里夫人万吨的工业废水,提炼成“镭年如一日,很辛苦,枯燥,但她发现”镭“的梦想从来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枯燥的,从不抱怨,抱怨,想放弃。(其他语句也可以符合要求的)4。信息的主题 事实论证,比较论证 6。抓住“乐业”的想象,事实等级的变化。7。

练习说明 反复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

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在线等。。急急急。。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下面是我分享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 四课时 五. 教法与学法: 1. 朗读法。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意在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兢兢业业 [jīngjīngyèyè]: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埋头苦干 [máitóukǔgàn]: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仿写练习 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两段文字。 作业设计 反复诵读课文。 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与乐业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

敬业与乐业课文研讨整体把握这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国有俗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向我们说明了这一道理。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

初三《敬业与乐业》这课将后面练习写成作文怎样写啊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然后又用百丈禅师的故事,证明有业的重要性,隐喻了“有业”可以功成名就的道理。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敬业和乐业是必不可少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说明一下,这里的业并不是狭隘的指职业,这里的业是指生活中的每一件有价值的事。 而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的主题是什么?

19.我们要敬业(2分)

20.道理论据。(1分)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意近即可)(1分)

21.不好。(1分)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使论证内容不全面,论证过程不严密。(1分)

22.示例:扫大街的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不嫌弃这种又苦又累的职业,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举例正确1分,评价合理1分)敬业与乐业 阅读答案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我在以前教梁启超《敬业与乐业》时没有太深的思考,只觉文章浅显直白,学生掌握起来是容易的。近来研读了一些关于梁启超的文章,也特意去读了梁启超的一些文章,才明白后人对于他的好奇和敬仰是很有道理的。梁启超的人生经历启示我们人类心灵深处自我决断、自主坚持的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社会的实质进步就某种程度上是深深植根于每个人个体的觉悟和决定的。也许受“知人论世”文学理论观的影响,再次面对梁启超《敬业与乐业》时我竟然有了一种神圣而崇高的感觉,我端坐于位子上像是当年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一位学生,细心聆听着先生的演讲。严谨丰满的结构、流畅自如的文脉、雅俗契合的语言真的不是我们可以随便学来的。

一、 严谨丰满的结构

梁启超的文章,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以欧西文思入文”、“条理明晰”,很注重系统的说理,对某个问题往往要从不同的角度做周密的阐发,即“大纲小目,条分缕析”。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敬业与乐业》就是这样一篇使读者不由自主跟着他走的结构严谨、内容丰满的文章。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一开篇就引用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交代了题目的来源,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讲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愿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题目中的命题虽然只涉及两个内容:敬业、乐业,但梁启超在文章主体部分的论述中先论述了敬业、乐业的前提:有业。按梁启超自己的话说:“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接着照应题目再分别谈论了 “第一要敬业”和“第二要乐业”两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此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总结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文章总体结构采用了论述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形式,条理清晰,纲举目张。三个分论点平行并列,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同样采用了以上方式,使论述显得清晰而丰厚;同时梁启超在论述每一部分时又注意材料的有序安排和分析的梯度展开。在论述“有业之必要”时分别用了儒家和佛门的两个材料,具体的材料和不失诙谐的语言老老地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在论述“敬业”的重要性时,先阐述了什么叫做“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承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用两个设问句来绾结论述中的“为什么”和“怎么样”两个有梯度的问题。“为什么” 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情,“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两件事例加以说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怎么样” 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按说理的逻辑顺序一部部地分而析之,丝丝入扣。在论述了“乐业”的重要性时先剖析了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尔后更深入一步,分身入其中、亲切有味,奋斗前去、快乐加增,比较骈进、竞胜快乐,专心职业、省却烦闷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二、流畅自如的文脉

文章运思的贯通性是指不论写什么文章,都要使思维的脉络连贯、畅通。古人论文时就强调 “文气”、“文脉”必须贯通之旨。叶圣陶在《认真学习语文》中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运思中很重视体现文章内在逻辑力量的思路的贯通,而对内在的逻辑力量的外在表现形式——语气也较为讲究。

《敬业与乐业》一开篇便点题,梁启超在说明题目用词来源时语气是和缓的。“断章取义”一词可见梁启超谦虚和低姿态。低一点的调门是并不妨碍呈现高远的姿态。其实梁启超心里很清楚自己的文字如何流畅又不乏跌宕地呈现。“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一句给人的感觉是平地起奇峰、晴天响惊雷,和缓的文脉顿时被打破。听讲者一下子被这句话警醒了。

接下去要分层阐释观点了,作为学者的梁启超很快舒缓语气,“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尔后各用儒家和佛门的一个材料并加上如话家常的解释去贴近听讲者。梁启超的讲述是风趣的,有对孔子摇头叹气地模拟,有老禅师绝对不肯吃饭的决绝。让听讲者一味沉浸在故事的意趣中吗?不!结论部分文脉紧凑、高调。“ 一点不迟疑……简直是……简直是……是要……”不仅体现了急促、锋利的语气,而且也彰显出了厌恶、鄙弃的态度。钱谦益言:“志之所之,盈于精,奋于气。” 此次急促、锋利的文气是梁启超情志于文中流动充满的运作态势。

梁启超对自己情感的收放是有掌控的,对懒人进行批判性议论后马上用“第一要敬业”这个带有序数字的鲜明观点转入下一层的论述,接下来的阐述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一步步地进行,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有丰富留洋经历的梁启超吸收了西方人所注重的理念演化的逻辑结构,并把它融化于中国人所注重的气化万物的不见其事而见其功的文脉连贯上,使这一部分的论述如天闲良骥,雍容浑穆。巧妙地是梁启超用了几个设问句使平和悠闲的文脉起了小小的波澜,不时地浪花飞溅让人感到了文章的俏皮、活泼。这一部分的结论自然不同于上一部分的急促、锋利。用“所以”这一连词引出结论,征引庄子和孔子的话来做补充,道理是早已深入人心了,语气也就坦荡荡了。

“叹气的声音”响起来了,“喊破喉咙”也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关注。梁启超在谈论要乐业部分文气又有了新的变化,结合演讲时的具体情景,注意和听众进行现场的交流。天闲良骥踏起了盛装舞步,张力与韵律、协调与奔放同时展现。文章进行至此轻快活泼让人舒颜,听者的精神得到了彻底地放松。放纵只是一时的。梁启超气定神闲地掌握着文章的节奏,很快端正了姿态,“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又是一句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请听,演讲者要作高屋建瓴地分析了,那么,我们就聆听他一、二、三、四地道来。

结尾一段四个句子用了六个“我”字,其中三个句子用“我”开头,“我生平最受用的……我自己常常力求……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我深信……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梁启超在作结论时明确不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但他郑重其事的态度听讲者应当感受到。不过他是再次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了,中和恳启的语气来自于真性情,且做到了处处发现。至此 ,首尾一致,结构周严,文脉由此贯通。

三、雅俗契合的语言

梁启超的散文创作是为了启蒙民众,所以主张言文一致,语言通俗易懂,从而也形成了平易畅达的文风。面对着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不失亲切、随和。但梁启超是具有深厚的古代文化底蕴的学者,他的平易畅达其实也是对宋代以来主张语言应该自然流畅地表达思想而不是束缚思想的观点的继承和发扬,充满真挚热烈的情感,采用自由的表达形式。体现在这篇演讲上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平易畅达的风格上自如地应用了雅俗契合的语言。

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周围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中心。在论述“有业”时,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的名言及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在论述“敬业”时,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是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此外,又引用了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作者“敬业”的论点作结。在论述“乐业”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程中。格言的引用增加了演说的典雅味,同时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演说的典雅不仅体现在大量引用经典、格言上,也彰显在许多逻辑严密的句子上。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交代题目的来源,目的是说明题目虽源于古籍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的意义已有不同,这样交代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老子》《礼记》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用“但”这一转折连词突出句意的重心在后一句,后一句中“确信”强调了观点。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一个“但”字突显了“业”是“敬”和“乐”的前提、基础,没有它,“敬”和“乐”使无从谈起,“所以”这词就顺势用上。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知,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惟”、“虽”用的是古义,现代汉语解释为“只”、“即使”之意,从反面推断“有业之必要”。演讲终究是口语的艺术,梁启超注意在引用古代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主一无适便是敬”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又如,对“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和他交换。”

作者在引用古籍名言时常用通俗的话进行解释,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就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对“主一无适便是敬”也做了通俗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有一些话更是如话家常,如讲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梁启超虽是名人,但他努力在“觉世”中求证自己存在的价值,自觉地要同读者达到沟通。演讲时尽量俯下身来和听众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劳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聆听着梁启超 “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的演讲,心里油然生出对现在所做的事情的敬意。即使社会无名的潮流再汹涌,也不能阻止一个人自由地去过更合于先贤教训、更契合平凡而崇高伦理内涵的生活。我愿悉听先生的教导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去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而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

标签: 乐业 敬业 梁启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