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译作不包括
徐光启在1603年的时候著写了《毛诗六贴讲义》,一共有4卷,在1607年的时候和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在1608年著写了《测量异同》、《甘薯疏》,在1609年著写了《勾股义》,在1611年著写了《简平仪说》。
1609年《勾股义 》1611年《简平仪说》1612年《泰西水法》(与熊三拨合译)1613年—1618年《农书草稿》(北耕录)1614年《定法平方算数》2卷、《刻同文算指序》1619年《考工记解》、《选练条格》1620年《农遗杂疏》5卷 1625年—1628年《农政全书》60卷 1627年《徐氏庖言》5卷 1629年—1633年。
《农政全书》的编著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他精通农学,并有多部著作,包括《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和《泰西水法》等。《农政全书》初稿完成后,由于徐光启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他顾,直至他去世,修订工作才由门人陈子龙等人接手,并于1639年出版。
《本草纲目》 药物学 明朝 李时珍 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多个 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
《农政全书》是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的著作,体现了他的“农政”治国理念。2. 这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如《齐民要术》和《农书》,它更侧重于农政措施。3. 《农政全书》的荒政内容详尽,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远超其他同类著作。
编撰农政全书的是?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
徐光启自小生长在农家,一向关心农业生产,醉心农学试验,搜集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试验数据,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心得。
《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农政全书》、《几何原本》、《勾股义》等。徐光启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年过40岁的徐光启加入天主教,教名保禄。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代著名科学家。
1609年《勾股义 》1611年《简平仪说》1612年《泰西水法》(与熊三拨合译)1613年—1618年《农书草稿》(北耕录)1614年《定法平方算数》2卷、《刻同文算指序》1619年《考工记解》、《选练条格》1620年《农遗杂疏》5卷 1625年—1628年《农政全书》60卷 1627年《徐氏庖言》5卷 1629年—1633年。
《农政全书》该著作是一部怎样的书?其作者被后世誉为什么?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著作,全书共60卷,内容宏富,既有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12目。
《崇祯历书》、《测天约说》。《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由徐光启、李之藻、汤若望等人编译。《测天约说》介绍西方天体测量学的理论简说,由徐光启编译。
徐光启本人也积极投入了翻译工作,他参与编译的著作就有《测天约说》、《大测》、《元史揆日订讹》、《通率立成表》、《散表》、《历指》、《测量全义》、《北例规解》、《日躔表》等。
徐光启在拜访了利玛窦后回到上海,继续教书和读书,并先后写下了《毛诗六帖》、《渊源堂诗艺》、《芳蕤堂书艺》、《四书参同》、《方言转注》、《读书算》、《赋囿》等经学、书法、小学、诗艺方面的著作十余部。
明清时期的科学巨著有哪些?
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 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
农业科学成就以王祯《农书》为最,是我国第一部对研究农业系统的农书。
第一部明代农书是农政全书,作者是徐光启。
徐光启的著作包括《崇祯历书》、《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几何原本》等等。他是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著《农政全书》的明代科学家是谁?
编著《农政全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由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
内容评析
徐光启认为,水利为农之本,无水则无田。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西北方有着广阔的荒地弃而不耕;另一方面京师和军队需要的大量粮食要从长江下游启运,耗费惊人。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提出在北方实行屯垦,屯垦需要水利。他在天津所做的垦殖试验,就是为了探索扭转南粮北调的可行性问题,以借以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生活。这正是《农政全书》中专门讨论开垦和水利问题的出发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就是徐光启写作《农政全书》的宗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光启
编著《农政全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
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影响
《农政全书》初稿完成后,徐光启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1639年刻板付印。全书由于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
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