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边关(《出塞》是如何展现诗人爱国情怀的?)

人间客水中月 诗词大全 1

山塞古诗王昌龄意思

译文:从秦汉时,明月就照临着边境上的古老关塞,至今,这里仍然还有无数离家万里的战士,在这关塞上戍守,不能返还家乡。只要能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在这边界上把守,外来的敌人就不敢来侵犯了。原诗:《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南仙吕傍妆台①无题 【明】李开先 曲弯弯,一轮明月照边关.恨来口吸尽黄河水,拳打碎贺兰山.② 铁衣披雪浑身湿,宝剑飞霜扑面寒.驱兵去,破虏还。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原文: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照边关,汉代烽火连天,万里疆域中,英勇的战士们依然在遥远的战场上坚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沧桑而悲壮的边塞景象,诗人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巧妙互文手法,暗示了自古以来战事的绵延不断,时间跨度之长。

《出塞》是如何展现诗人爱国情怀的?

《出塞》是王昌龄古今传俑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形容路途遥远;长征,长途征战;人未还,指战士们离家远征,没有回到家乡。但使龙城飞将在:但,只要;使,让;龙城飞将,指古代著名的将领李广。不教胡马度阴山:教,让;胡马,指敌人的骑兵;度,越过;阴山,指边疆的山脉。

《出塞》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明月和边关,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着巨大的意义,明月既代表了纯净与清朗,又和思念充满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边关更是唐代文人向往的地方。

边关的明月诗词全文?

边关的明月有关诗句,例如:“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意思是: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

原文:曲弯弯,一轮明月照边关,恨来口吸尽黄河水,拳打碎贺兰山。铁衣披雪浑身湿,宝剑飞霜扑面寒。驱兵去,破虏还,得偷闲处且偷闲。作者李开先,明朝人,汉族,山东济南章丘人。

《出塞》古诗意思为: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出塞》古诗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赏析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话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边关战争的残酷,对边塞战士的同情的画面。

王昌龄的《出塞》诗作,通过对边塞战争生活的深刻描绘,展现出对和平与良将的深切期盼。其一诗中,秦汉明月照边关,征人万里未归,诗人借“龙城飞将”李广的典故,表达了对英勇无畏的将领的渴望,期望能有这样的人物守护边疆,阻止胡马南下。这反映出人民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与战争的无奈。

出塞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出塞》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令有说法,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标签: 龙城飞将 秦时明月 胡马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