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太虚大师是什么意思?)

人间客水中月 诗词大全 8

太虚大师是什么意思?

太虚大师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大德,名叫周处,因修行成就高深,被尊称为太虚大师。他是大乘佛教的宗师之一,所传授的教义影响了当时的佛教思想,并对之后的佛教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虚大师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太虚大师的思想和理念主要体现在他所传授的佛教教义上。

近代高僧太虚大师(1889—1947),以其倡导人间佛教而闻名于世。原名吕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出生于浙江崇德(现并入桐乡),清光绪十五年(1889)。16岁时,他在苏州小九华寺出家,开始了他的僧侣生涯。

太虚大师的学术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佛学的广泛领域。他的全书目录如下:第01卷深入探讨了法藏的佛学总学,这是大师学术研究的入门篇章,为理解其后续理论打下了基础。第02卷继续扩展了法藏的佛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教核心思想的理解。

太虚大师的生涯始于1909年的宣统元年,他随寄禅和尚参加了江苏省僧教育会,并在南京拜杨文会居士学习《楞严经》,随后又师从苏曼殊学习英文。三年后,他赴广州弘扬佛法,被推选为白云山双溪寺住持。

太虚大师太虚大师全书

太虚大师的著作集,全称为《太虚大师舍利塔著述全集》,总计六十四册,由印顺大师主编。这部作品汇集了大师在佛法各个领域的丰富见解,包括佛法总学、五乘共学、三乘共学等二十个编目,如大乘通学、法性空慧学、法相唯识学等,详细探讨了佛教的各个分支和深度理论。

太虚大师,原名马贤良,生于1889年,浙江崇德(现桐乡)人,于1904年在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出家,开始了他的佛门生涯。同年,他积极弘扬佛法,被推举为广州白云山双溪寺的住持,与仁山法师共同倡导成立了“佛教协进会”。

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三宝歌》作于1930年。由擅于音律的弘一大师(李叔同)谱曲,太虚大师再依曲作词。

在太虚大师的佛教思想中,慈悲是核心。他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认为佛教的慈悲不仅体现在对众生的同情和关怀上,更在于实践佛法,让每个人都能得到救度和解脱。太虚大师认为,佛教的实践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内心开始。

太虚大师说人生佛教内容简介

太虚大师,作为民国时期佛教改革的先锋,是新旧佛教思想冲突时代的革新派领袖。他深刻洞察时代潮流,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理念,即“人生佛教”。他认为,在佛教进入末法时期的背景下,佛教的主要方向应该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信徒们提升自我,实现“人成佛”的目标。

袁世凯当政时期的高人,曾受袁世凯重用.著作《庄子集注》影响很大,国内及台湾多家机构出版过.爱好佛学。

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 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海潮音》是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学术价值最高的佛教期刊,其前身是《觉社丛书》。1920年元月,《海潮音》开始创刊。

1947年3月17日,太虚大师在上海玉佛寺圆寂,他的荼毗仪式后留下了300余颗舍利子。厦门有幸分得其中的一部分,随后,他的忠实弟子蔡吉堂、许宣平、虞愚等人在同年将这些舍利子用于在虎园路半山堂建设了一座舍利塔。

实际上,你说的这些高僧大德,他们对于人们把他们当成大师这件事情是不置可否的,他们根本不会在乎这些浮名虚誉。

倓虚大师的人物生平

民国六年,四十三岁,决志脱白,离家潜赴天津,由清修院清池和尚介绍,礼涞水县高明寺,印魁和尚剃染,赴浙江观宗寺圆具,留寺习教。时谛闲大师住观宗,传天台教法,道誉远播,师倾心请益,进境奇速,谛公欲使公宏化北方,亦特予指授,有虎豹生来自不群之褒。七年,谛公赴北京,师随往,明年谛公又赴五磊山传戒,清池和尚为教授,师赴天津清修院代主院事,戒期后仍返观宗。九年,同学观宗住持禅定法师,欲为观宗请藏经,偕师北上募缘,抵营口,师所设药店尚存,夫人某氏,闻师开示,遂归依禅定法师,长斋念佛。子四人,二子后亦出家。十年,师赴阱陉讲经匝月。旋至沈阳万寿寺任僧学主讲,创建营口楞严寺。十二年,创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并中兴沈阳般若寺。各寺相去远者千余里,师仍任万寿寺主讲,抽暇巡回督导并随地讲经。 抗日胜利,长春般若寺于三十六年请师传戒,翌年南返,值长春战争,崎岖道路者十有三日,始达沈阳,转车返青岛,应座下之请,缕述生平事迹,弟子大光笔记为影尘回忆录。三十八年,应香港众善信请,南来香港弘法,驻锡荃湾弘法精舍,陆续创立华南学佛院、佛教印经处、图书馆、天台精舍、弘法佛堂、谛公纪念堂、青山极乐寺、清水湾湛山寺等。师已年登耄耋,仍讲学接众,日无暇逸。居恒示人学佛要旨为看破、放下、自在,以合于楞严三德,闻者意解。师以市廛奋起,南游参学,于三年之中,尽窥奥秘。北归大作佛事,精蓝遍地,著述等事,说法如云如雨,直接受其甄陶,与间接蒙其影响归向佛门者,无虑数百万人,洵为乘愿再来,足以增辉教史也。一九六三年夏历六月廿二日示寂,世寿八十九,僧腊戒腊皆四十六,法腊三十八。八月十二日遵制荼毗,缁素弟子奉旃檀沉香千余斤,香闻数里,检获舍利四千余粒,塔建于九龙清水湾之湛山山麓。所著述及弟子记录者,为金刚经讲义、金刚经亲闻记、心经义疏、心经讲义、心经亲闻记、心经讲录、楞严经妙玄要旨、普贤行愿品随闻记、普门品讲录、大乘起信论讲义、天台传佛心印记注释要、始终心要义记、信心铭略解、证道歌略解、念佛论、湛山文钞、讲演录等,弟子大光并影尘回忆录及示寂记辑为湛山大师法汇,编入中华续藏经中。关于大师的传记,详见大师口述自传《影尘回忆录》。

标签: 大师 影尘 佛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