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孟浩然的资料(宿建江德的诗意?)

落晚棠 诗词大全 6

宿建德江作者简介

尽管与王维的诗歌境界相比略显局限,但孟浩然在艺术造诣上却独具匠心。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包括《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以及《宿建德江》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他的诗歌创作共存世约二百首,这些作品集结成《孟浩然集》,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欣赏他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共五句,每句都是七言绝句,字字珠玑,句句抒情。诗歌的主题是孟浩然在建德江畔宿营,思念故友的情景。诗歌的开头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描绘了孟浩然在建德江畔停泊舟船,看到夕阳西下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思念故友。第三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诗意: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建德:即今建德市,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东与浦江县接壤,南与兰溪市和龙游县毗邻,西南与衢州市衢江区相交,西北与淳安县为邻。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表达了什么的情怀?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宿”的意思是:留宿。 出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孟浩然,字叔达,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河南郑州,祖籍山东。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官员,他自己也曾经担任过几个小官职。但他并不喜欢官场生活,更喜欢游历天下,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孟浩然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孟浩然的主要创作是山水田园诗,其中以五言古诗、五言律诗成就最高。其诗风恬淡孤清,对后世影响很大。[赏析]孟浩然素以五言诗闻名,而《宿建德江》这首五言小诗又是其恬淡孤清诗风的杰出代表。

宿建江德的诗意?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诗意: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宿建德江》作于公元730年,是孟浩然离开家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时所作。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作者在漫游吴越之时,将船停靠在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便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自己的羁旅之思。

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姓孟,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关于宿建德江的作者是谁介绍

《宿建德江》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描绘的是秋季日暮时分,四野空寂,江水清冷的画面,诗人通过诗文表露出自己心中的那种似有若无的羁旅愁绪。

出自《宿建德江》,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全诗为: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描写的是秋季景色。《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抒发了诗人夜泊建德江时的羁旅愁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时,借以排遣仕途失意、悲愤之情而创作的。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写作背景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宿建德江》是孟浩然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孟浩然的生平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的心境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二句。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注释】 ①宿建德江——夜晚住宿在建德江上。

《宿建德江》选自?

《全唐诗》,《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编撰基础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年—1674年),字诜兮,号沧苇,泰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据《季沧苇藏书目》记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年—1645年),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

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

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标签: 宿建德江 季书 舟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