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国学经典导读:大唐西域记内容简介)

落晚棠 诗词大全 6

大唐西域记主要内容

《大唐西域记》全书共记录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从传闻中得来的28个国家的情况。

《大唐西域记》的撰写,不仅为后人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综上所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唐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古代西域的重要文献。它不仅记录了玄奘法师的西域之旅,也展示了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唐西域记是真实事件 玄奘经过很多小国,记载了很多奇人异事,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很多都是以迷信方式记录了下来。

唐代对突厥的民族政策,则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收买政策。

《大唐西域记》一共记载了多少国家?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138个国家和地区、城邦。

鄯善(楼兰) 中国新疆若羌县一带 有争议。

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机构是安西都护府。都护府作用:唐王朝初期,都护府主要负责西北边境地区的防务,其辖区主要包括今新疆及中亚广大地区,其在边境地区实施监察,负责西北边境事务以及军事情报。

唐玄宗继位中期,唐朝大盛世达到了顶峰,这时候也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公元755年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之前,契丹就已经在东北崛起了,和回鹘各霸一方,安史之乱后,唐朝连河北都控制不住了,当然安史叛军内部也发生了内讧,中亚裔的粟特。

在"域"您共赢的道路上,西域赋能大唐集团,推动数智化供应链的发展。自2020年双方合作以来,西域凭借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大唐集团实现了采购成本的降低和效率提升。

国学经典导读:大唐西域记内容简介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由唐代高僧唐玄奘亲口述说,其门人辩机遵从唐太宗之命整理编纂而成的著作,简称为《西域记》。这部十二卷巨著完成于公元646年的唐贞观二十年,记录了玄奘在印度和西域长达19年的游历见闻。书中不乏玄奘游学五印、驳斥外道理论的精彩章节,情节跌宕起伏。

大唐在西域有安西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西域都护是汉朝设立的西域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西汉宣帝第二年(公元前68年)派侍郎郑吉屯田渠黎(今新疆尉黎一带),与匈奴争夺东师,使护卫鄯善以西“南道”诸国安全。

《大唐西域记全译(上下)》概览 这部著作由《大唐西域记全译(上)(修订版)》和《大唐西域记全译(下)(修订版)》两部分组成。《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瑰宝,它在地理学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提升了我国古代地理学的水平,对印度及整个亚洲地区的地理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起,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止,共存在约170年。

《大唐西域记》及其它

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连至波斯,在武周时代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起,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止,共存在约150年。[1] 安史之乱前,安西都护府和大都护府三异其名,其中640-658年、667-685年、689-691年为都护府,共约38年;658-667年、686-689年、693-752年为大都护府,共约71年。安史之乱后,765-778年为都护府,781年后又名为大都护府,至790年左右陷落为止。

这六个都护府是: 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改交州都督府置。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市)。辖境北有今云南红河、文山两自治州,南至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缘边一带。安史之乱后,西北今云南地渐为南诏所有。

      花了大半个月时间才读完影印本《大唐西域记》。知道这本典籍很久了,如今才一窥真章。

    《大唐西域记》记录的是唐三藏法师私向西行,一路经印度,新疆,二十年里的所见所闻,其中记录了百余国家的风土人情,兼有佛教典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佛教文。

        关于此书作者,宋影印本每卷前都写着“三藏法师 玄奘 奉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 辩机 撰”,颇让人疑惑。奉诏译的是梵文佛典,《大唐西域记》应是唐文写就,为何还要译呢?撰者是手抄还是撰文?须知,唐朝尚无雕版印刷,上呈皇帝的必然要字迹精美的手书。况西行乃三藏之事,辩机并未参与,凭空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也有人认为三藏是口述,辩机是润色。但这么多国家的风俗恐怕不是随口能说清楚的,必然有文字记录在先。于我之想,三藏法师以梵文随时记录,归国后整理译成唐文,再由辩机润色工整,抄写而成。

        插一句,此辩机正是那与高阳私通被腰斩的“情僧”。犯了如此宗教和政治上的严重错误,居然没有被除名,幸甚。

      再说此书体例,大体就是一个模子。此国名什么,多大,大都城多大,气候怎样,土地怎样,出产什么比较多,人民相貌如何,禀性如何,风俗如何,是僧多还是外道多。有什么佛教遗址,牵出一个佛教故事,有多少萃堵波,如何供佛,再往下走又到某国。某国的由来等等,以下类推。

        说实话,看得多了颇有些闷。因为用词都不相上下。国名又长又难记,但词句工整典雅,通俗易懂,那些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各种灵异,往往把它当成故事集来看。

        其实这本书实在不怎么出名,但据之发展,敷衍而成的《西游记》却是家喻户晓。三藏也从一个辛苦出游,栽誉归来,译经甚多,名播佛宗的法师,变成了一个面白体弱,懦弱无能,上马徒弟下马菩萨的唐僧。披着佛道的外衣,却写着神魔故事的《西游记》,仔细的看,明明是谤佛毁道的书才是。(明末小说里的那些和尚也是够够的了)

        事实上,三藏法师西行,并没有官方同意,是"私出”,更没有成为“御弟”,倒是在高昌国倍受礼遇。西女国也真有一个,但不是饮子母河的水,而是与邻国交好,每年邻国遣丈夫来配(和亲另一种!)

        通篇出现最多的一个名字,就是无忧王。我都算不出他究竟在印度境内建了多少萃堵波。他临死时受强臣逼迫,手中惟有半果,依然想着要布施众僧。我看了一下,无忧王似乎即是阿育王?一统印度全境的孔雀王朝主人。

      最后一两卷的国家,都是先写地如何薄,人如何黑,性如何暴,质如何不好,但崇信三宝云云。我总是想,如果倒过来写,恐怕效果也是相反的吧。

        习惯了看书记笔记,随手也记下了几个故事,还有一些喜欢的句子。对了,警察一词也是我头一回在典藉中看到(书看的少)。比如某城如狱,入者皆死。有僧不慎入,痛楚,佛发神力,引得国王亲看。狱主说国王当死。然后呢?你以为是弑君故事?不,国王说,规矩你定的,把你杀了就没这规矩了。狱主死…

        还有一个,有城,内有500罗刹女,诱商侣为偶,厌则入牢,再诱新偶。其中一个梦神告之,众人连夜出逃。结果绝大多数被罗刹女以情骗回,这人意志坚定!那罗刹女被其他人嘲笑,于是飞身赶往这人老家,说他抛妻弃子,诬陷自己是罗刹女,众亲戚抱不平,让她住下。等商人回来一看,连忙说她是罗刹女,没人信他!商人又吵又闹,国王都惊动了,看其美貌,带进后宫…结果自然是血洗王宫,朝中无人。结果这商人倒被推为国王!…

      我知我浅陋,只能看故事。

        说到三藏西行,又想到鉴真东渡。再联想一下,自东汉明帝梦佛而建白马寺起,佛风东渐,流宕至今。这样一想,唐朝还真是热闹。从传说里少林寺助秦王始,三藏西行,鉴真东渡,空海来唐,几度毁佛,又比如,那位感业寺里出家的武才人。是盛世画卷里重重一笔。

        再重回《大唐西域记》,仿佛又看到三藏法师辗转险地,几经劫难,花尽二十年时间,驮回几百部经书。 纵无神鬼仙魔,也是人间正道。其功不朽。

标签: 大唐西域记 安史 安西都护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