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现存多少篇?
《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出于《鲁论》。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20篇。
《论语为政篇》《论语八佾篇》《论语里仁篇》《论语公冶长篇》《论语雍也篇》《论语述而篇》《论语泰伯篇》《论语子罕篇》《论语乡党篇》《论语先进篇》《论语颜渊篇》《论语子路篇》《论语宪问篇》《论语卫灵公篇》《论语季氏篇》《论语阳货篇》《论语微子篇》《论语子张篇》《论语尧曰篇》。
《论语》一书中,如果按经文多少来说的话,《论语宪问篇》是最长的一篇。共有四十四章经文,可谓经文最多的篇章。
二年级上册《论语》有哪些?
《论语》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共 20 篇,492 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 444 章, 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 48 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孔子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乡党第十 (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
《论语》一共有多少章篇?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共有20篇,分别为: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治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20篇,,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
现存《论语》20篇,共492则,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则,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则。
论语有多少篇幅
《论语》共有20篇,分别为: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治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
《论语·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